第123章 刘辰翁(五首)(2/3)
p>宝鼎现春月1红妆春骑2。踏月影、竿旗穿市3。望不断、楼台歌舞,习习香尘莲步底4。箫声断、约彩鸾归去5,未怕金吾呵醉6。甚辇路、喧阗且止。听得念奴歌起7。父老犹记宣和事8。抱铜仙、清泪如水8。还转盼沙河多丽10。滉漾明光连邸第。帘影冻、散红光成绮。月浸葡萄十里。看往来、神仙才子。肯把菱花扑碎。肠断竹马儿童,空见说、三千乐指。等多时春不归来,到春时欲睡。又说向、灯前拥髻。暗滴鲛珠坠。便当日、亲见霓裳,天上人间梦里。
【注释】
1春月:即元宵节。
2红妆;指浓妆的妇女。春骑(ji计)。指游春的车马。
3竿旗:竿上所挂的旗。穿市:穿过市中街道。
4习习:本指微风,习习香尘是说尘土飞扬。莲步:女子的行步足迹。这句是说女伴经过之处,地上飞起的尘土都带着香气。
5彩鸾:据《唐人传奇集》记载,太和末年,有书生文箫遇仙女彩鸾,吟诗道:“若能相伴陟仙坛,应得文箫驾彩鸾;自有绣襦并甲帐,琼台不怕雪霜寒。”两人后来登仙而去。这里彩鸾指游春之女。这句是说乐声幽咽,游人纷杂,书生在与游女私下约会。
6金吾:官名,掌管京城的守卫防务。韦述《西都杂记》:“西都京城街衢,有金吾晓暝传呼,以禁夜行,惟正月十五日夜敕许金吾弛禁。”呵醉:指汉李广夜饮回家,被霸陵一喝醉的尉官呵责并将他扣留在驿亭下。见《史记·李将军列传》。这句是说不怕金吾前来阻止通行(指元宵没有宵禁)。
7甚:为什么。辇路:皇帝车马经过的道路。喧阗(tian田):人声喧闹。念奴:是唐代玄宗天宝年间名娼,善歌。这里借指歌女。这两句是指皇帝经过时歌女唱起美妙的歌儿,登时四周一片静寂。
8宣和:宋徽宗年号。这句是从北宋倾覆引到南宋亡国之恨。
9铜仙:即金铜仙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这里借指亡国恨。
10沙河:即沙河塘,在钱塘(杭州市)南五里。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沙河宋时居民甚盛,碧瓦红檐,歌管不绝。”多丽:形容沙河的繁华。这句是说还要倒头看看沙河一带是多么繁盛。
滉漾:即汪洋,形容水势很大。滉漾明光:是指明亮的灯光反映在水面上闪烁不停。邸第:富贵之家的住宅。周密《武林旧事·元夕》:“邸第好事者,如清河张府、蒋御药家,闲设雅戏烟火。花边水际,灯烛灿然。”
两句是说帘影投在水上,波平则凝止不动,波动时随着闪闪发光的水面形成各种涟漪。
葡萄:形容水的颜色深碧如葡萄。苏轼《南乡子》:“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葡萄涨绿醅。”这句是写元宵夜西湖的水色月影。
菱花:镜子。菱花扑碎,暗用陈亡后乐昌公主和其夫徐德言将镜扑碎“各分其半,”作为分离后互相探访的凭信。这两句是指当年元夜时游人欢乐玩赏,望之如同神仙(要不是战乱),他们怎么肯与家人“扑碎菱花”而各奔一方呢?这里指宋亡老百姓妻离子散,国破家亡,被逼得转辗流亡。
竹马儿童:指出生于宋亡后的儿童。竹马:以竹杖当马骑。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三千乐指:三百人的乐队。指,用来计算人数(一人有十指)。南宋高宗绍兴年问恢复教坊:“凡乐工四百六十人。”招待金国使节“旧例用乐工三百人。”见《宋史·乐志》。这两句叹息宋亡后的儿童,只能听人形容南宋宫廷宴会时大乐队演奏的盛况。
这两句先以春不归来比喻为宋亡不可能复国,再以目前春日比喻为亡国之后的春天,只能使人昏然思睡。
灯前拥髻:《飞燕外传·伶玄自叙》:“通德(伶玄妾)占袖顾视烛影,以手拥髻,凄然泪下,不胜其悲。”拥髻表示愁苦。鲛珠:泪下如珍珠。《述异记》:“南海中有鲛人室,水居如鱼,不废机织。其眼能泣,则出珠。”这两句指故宫旧人言前朝遗事,不胜哀痛。
《霓裳》:唐代乐曲名,即《霓裳羽衣曲》。借以指宋代的歌舞。这两句是说即舞升平的繁华景象,如今想来,已是天人永隔,“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故国旧事如同逝去的春天,只有在梦里才会出现。
【简说】
这首词作于元大德元年(一二九七),这时距宋亡(一二七六)已二十年。作者悲恸祖国恢复无望,心情十分凄苦沉重。全词共三叠,第一、二两段是父老回忆昔年京师喧阗繁华的景象。第三段则是写眼前冷落悲凉,无可排遣,思念故国,黯然神伤。杨慎《词品》认为本词:“词意凄婉,与《麦秀》歌何殊?”
永遇乐
余thd己亥上元1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不自堪。遂依其声2,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3不及,而悲苦过之。
璧月初晴4,黛云5远淡。春事谁主。禁苑娇寒6,湖堤倦暖7,前度遽如许8。香尘暗陌9,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谁知道,断烟禁夜10,满城似愁风雨。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缃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江南无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空相对,残无寐,满村社鼓。
【注释】
1已亥:即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宋亡前一年。上元:即元宵节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