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英格兰弓弩(1/2)
射pat步兵反坦克抛射器之所以会被称为“英格兰弓弩”,是因为它在每一次发射时都需要拉动主簧将其置于待击状态……其主簧的拉力很大,达900牛顿。
要完成这个动作必须得手脚并用:
第一种是立姿,站立着双脚踩住底部的肩托,然后双手合握握把往上提。
第二种是卧姿,手握着握把的同时脚踩着肩托往下蹬。
不管是哪种方法,都与古代拉开拉力很强的弓弩十分相似,于是就得了个“英格兰弓弩”的绰号。
其缺点就不用说了,就是发射过程十分麻烦,900牛的力要求相当的体力,如果是在苦战之后士兵疲惫或是因为缺乏补给饿肚子的时候,只怕根本就拉不开这把“弓弩”。
其实不仅是待击,其扣动扳机都是件很费力的事……它设计出巨大的扳机就是为了让人可以用两根手指扣动,但即便是这样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它最大的优点就是使英军脱离了用反坦克手榴弹或是炸药包近距离才能炸毁敌人坦克的时代。
但很快秦川等人就知道这种“英格兰弓弩”还有其它优点……
坦克在灰朦朦的天色中开进了亚历山大城,秦川发现这并不是很好的进攻时间,因为里头的建筑和土地几乎与天色一样,到处都是灰白的。
周围一片寂静,百姓或许是早就听到了德军即将进攻的消息所以都躲在房内没有出来活动。
但秦川却知道躲在房内的不一定就是百姓。
坦克“隆隆”向前,履带“咯吱咯吱”的辗着用石子铺成的街道前进,时不时的发出一些金属敲击的响声。转弯时,履带的旋转加上坦克的重量就会将地面磨出一些坑,那尖锐而刺耳的声音只怕几里外都能听得到。
战士们紧张的跟在坦克后头,用步枪和机枪对准两侧的建筑。
窗户或是门口,尤其是楼上,任何有开口的地方都有可能射出子弹或是突然抛出一枚手雷。
但德军却又无法阻止这一切发生,亚历山大城太大了,拥有上百万的人口,第21装甲师不可能像之前一样将房屋里的所有人都赶出来,或是将每一间房都搜过去并占领。
同时德军也没有时间这样做,因为此时天色已微亮,英军的侦察机已经在空中盘旋……如果德军还呆在城外的话,这会儿只怕就要遭到英军的轰炸了。
当然,英军没有实施轰炸并不是因为担心埃及百姓或是房屋……英、美军在打回法国时都不考虑同为白人的法国百姓的安危,当然也不会将被殖民的埃及百姓的生命和财产放在心上。
他们之所以不轰炸,是因为德军在轰炸来临之前可以轻易隐藏起来,这会使轰炸效果不佳,更重要的还是新西兰师的部队也在这座城内,轰炸不可避免的会导致误伤。
坦克再次沿着街道拐了个弯,秦川在坦克侧身时的空隙中瞥见一个开着窗户,于是当即大喊:“停下,危险!”
但是已经太迟了,只听一声机括声,坦克前发出“轰”的一声爆响接着就不动了……“英格兰弓弩”发射的弹丸采用空心装药技术,其形成的高速金属射流可以穿透75。
由于金属射流是液态的,所以其击穿装甲后在坦克舱内部会发散飞溅,于是里头的坦克乘员大都无法避免被击中……如果是被击中要害当场死亡那就是幸运的,否则就会感受到高温射流穿过身体并将周边的肌肉组织都烤熟、烤焦的痛苦。
枪声很快就响了起来,德军士兵纷纷举枪从坦克残骸后探出身子朝前方射击。
秦川却没有这么做,他将步枪指向街道两侧……这时最危险的显然不是前方而是两侧,前方至少还有坦克残骸为掩护,而两侧却什么都没有。
果然,下一秒街道两侧的窗户就“哗”的一声突然打开……秦川想也没想就瞄准其中一个扣动了扳机。
“砰”的一声,一道血光从窗口的黑暗中飙了出来,这发子弹显然击中了目标。
接着秦川用最快的速度拉动枪栓上膛再次将枪口对准另一个窗口……一个枪口正从另一个窗口伸出,是汤姆森冲锋枪。
在这种情况下有着令人恐怖的100发弹容量的冲锋枪显然比机枪更具杀伤力,如果让它打响了只怕秦川所在的这个步兵排瞬间就要成为一堆尸体。
秦川当然没有让它如愿,一声枪响后那把冲锋枪就从窗口掉了下来,接着,一名捂着脖子的新西兰士兵才缓缓出现在窗口,身体缓缓失去力气倒挂在窗沿上,红色的鲜血沿着白色的墙往下流淌。
这时德军士兵们才突然意识到什么,于是纷纷掉转了枪口瞄向两侧。
这也使新西兰军的埋伏彻底破产,因为窗户和大门本就不多……这也是新西兰士兵无法大量布置人手的原因之一。
在有准备的情况下德军士兵很容易用火力将这些窗口封锁住……除了手雷。
新西兰士兵似乎意识到了这一点,接着就有几枚手雷先后抛了下来。
维尔纳就等着这一刻,他就像以前一样倒抓着冲锋枪“膨膨”两下,娴熟的将两枚手雷打飞到坦克的另一面……
这是维尔纳的爱好,许多人对这一点感到不可思议,因为那可是手雷,一不小心就会把命都送上了。
但维尔纳的回答却是:“如果你把它当作棒球,那么它就是棒球!”
这是实话,维尔纳是职业棒球手,手雷抛来的速度要比棒球投手投出的球速慢得多,维尔纳会失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