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零章 当代第一的高中生(1/2)
(休息两天,码字手感好差,还没进入状态。至少2更一天,走起。)
“下面,开始公布个人成绩名单。”
上了年纪的老外,面对下方下压压的人群,故作神秘的微微一笑,从口袋里掏出早就准备好的大名单,念道:“首先是个人铜牌得主,来自岛国的,日-本人五十六,12分……来自印度,啊三,12分……来自……”
每一个名单过后,都有一阵小小的掌声。
掌声不是特别热烈,可以说,完全是在应付了事。
奥数比赛,分三等,铜牌银牌金牌,拿个10分以上就有铜牌了,20以上就有银牌,32分以上,金牌稳了。
而能来参加比赛的高中生,数学上面肯定有两把刷子,都是通过全国比赛突出重围,得十分以下是极少的。
显然,在坐的六百位学生,基本人人都能拿快奖牌回去,毕竟回国后,啥名堂都没有,不好向家庭和学校交代啊。
若是六百个学生人人上台领奖,给再人说个一两句话,那就什么都不用干了。
所以,最终还是金牌,才是含金量最大的,有资格在大舞台上说几句,面对到场的媒体拍几张照。
铜牌得主公布完成,钱老师与周老师不由窃喜,本次华夏六位学生表现都很好,至少六块银牌有了。
若是再有个一两金牌,总分前三没问题。虽然说早已经对过答案,但批卷最终分数与预估分数还是会有1-3分之间浮动,放到六人身上,那就是至少10分的浮动。
到这里,根本就不能算了,每个国家代表都心里忐忑,以往比赛,最终团体名次,都在15分内浮动。
一个不好,就打落尘埃。
“银牌得主,来自美国的约翰,21分……来自中国的陈铭23分……来自中国的……”
银牌名单公布,钱老师大出一口气,三位华夏的银牌,剩下还有3个银牌,个人成绩,绝对不差了。
唯一担心的是总分了,他时刻注意的前方美国的那堆人,同样是有3个银牌,团体结果还是不明朗。
“大家放心吧,总分第三还是没问题的。”周老师低声安慰着众人,也是给自己打气。他的手掌放在大腿上,裤子上留下一个潮湿地掌印。。
瞄了眼坐中间的杨帆,后者似有点心不在焉。周老师明白,奥数到底是学生人生中最光彩的时刻,可能故作不在意,怕落差大。
对,杨帆确实不走心,他在等萧红叶那边的行动,手机里的远程控制软件还没连上。
奥数金牌与公式相比,小巫见大巫。
对于奥数最终成绩,他信心十足,不说满分42吧,40分总归没问题,这已经把误差算到极限了。因为一些批卷者,对于步骤简略深恶痛绝,闭着眼睛给个不严谨也能说的过去。
“下面,公布金牌得主。”名单公布者到这里又故意卖了个关子,观察台下举动。
人人屏住呼吸,凝神静气,最关键时刻来了。
台上老外微微一笑,道:“来自泡菜国的金伪善,32分……来自中国的李家凡35分……来自中国的杨帆,分数……满分42分。”
话音一落,响亮的掌声再起。
每年奥赛,平均下来都会有1至2个满分,一般最后一题,就是最难的,不然如何把分数拉开。
今年,只有一个,更显的稀奇。
这是作为高中学生,最为荣光的时刻,他已经压住当代,全世界所有同龄高中生,当为真正的天下第一。
对于天下第一,人们不会吝啬赞美,上千人转过头,看向华夏的队伍,使劲的鼓掌,掌声冲霄。
“杨帆,走了,上台了。”李家凡用胳膊肘打了一下同学。心里有点佩服,这位同学吊丝气息特别重,生活中一点不够大气。
为了省个几块钱话费,愣是熬住一天不用手机,蹭无线。当听同室的张志说起这个事,李家凡三观都崩溃了,为此还与张志笑话了很多天。
到了国际上,家里还会在乎这点小钱吗?又不是农村出身,自小懂节约,真是吃不消。
“然而就是这种吊丝,比家境良好的自己都走的远了。”李家凡从初中开始接触奥数,保送省重点,高二高三都不上课的,只专精数学。
六人的学生代表,在最近一两年里,都是这样过来的。奥数要出成绩很难,必须放弃其他科目。
在华夏,从小学到高中,奥数竞争太激烈,不前进,就死。
正是因为如此,李家凡和张志,甚至其他同学都在背后议论过杨帆,数学真的非常讲究天分,有人突然之间爆发?
“生活中斤斤计较,对数学有加成?”
李家凡不得不这样想,同在酒店一个大房间,两人接触多了,李家凡发现这位同学说话做事经常出现数字,睡觉时睡姿应该怎么样增加效率,坐下后腰靠椅背什么角度对脊椎压力小。
更多时候,看着对方扣着鼻孔,翘着二郎腿在读理科书籍,画面太美,李家凡都不能形容了。
“干啥?”时刻关注手机动静地杨帆被惊醒了,举目四顾,发现所有人都在看着自己。
“恭喜你,得到世界第一了,实至名归,和我们一起上台领奖了。”
李家凡先一步,旁边身材高大的同学把杨帆一把从座位上拉起,推了后者一手。
三位华夏代表队,绕过满场人员,在热烈的掌声中,走到舞台上。
金牌得主,总共23位,按照分数与排名,从左到右排成横向一列,面对下方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