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家族(1/2)
隔了两日。霍南君再去向皇后请安的时候,姑母已经完全平静下来。就像完全那日的动怒,只是过眼云烟。
“姑母这两日睡得可好?我瞧你脸色不大好。”霍南君关切地问。
皇后雍容浅笑:“年纪大了,自然没那么贪睡。”
霍南君道:“那得让御膳房上一碗酸枣仁小米粥来,可让姑母睡得安稳些。”
皇后伸手让她坐到身边来,叹道:“南君,也就是你能让本宫觉得安心点。”
霍南君很有默契的没有过问那天的事。她说:“姑母国事繁忙,还得为家事操心,千万保重凤体。”
想起前一世,姑母也是被杨子雍气得卧病,霍南君对杨子雍的厌恶就更多一分。
皇后道:“国事还有迹可循,家事弄不好就是剪不断理还乱。”
“但这宫里,没有什么家事。后宫牵一发,前朝也得震动一番。”
皇后道:“你说得不错,你来看看这道旨意。你说这是家事还是国事?”
皇后从一支龙纹匣中,取出玉轴绞锦的圣旨。
霍南君接过来看:应天顺时,受兹明命……
霍南君看完:“皇上要封二皇子杨子诀为鱼复候?”
皇后道:“不止如此,还要给他进号右将军,进督南豫州之历阳、宣城、晋熙、南梁四郡。”
霍南君在意的还不只是这圣旨内容,她道:“这是还未加印的正式旨意?”
皇后道:“不错,这是我直接从中书省拿来的。在此前,我连一个草诏都没见过。到我手上时就差皇上的一个印鉴了。”
霍南君没有觉得意外,因为前世,郑贵妃的二皇子就是在这一年被封为鱼复候,成为第一个有爵位的皇子。
只不过她没想到,原来下旨前,姑母竟然不知道这事。
霍南君放下手中的绞锦:“二皇子已经提前行了冠礼,皇上给他封地,也是情理之中的。”
“这么大的事,本宫竟一点风声也没听到。”皇后柳眉微蹙。
霍南君分析着这旨意:“南豫州在金陵以西,这四郡皆是水陆咽喉。皇上这是把金陵的西行道,都交给二皇子了。”
皇后道:“就是如此。”
霍南君一笑:“姑母是在忧心二皇子的封地,还是在忧心皇上的独行决断?”
皇后道:“二皇子与雍儿同年。也是个睿智的孩子,郑贵妃的位份不低。皇上要给二皇子一块好封地,我也能料到。只是这封地的位置,就在江州边境,皇上这是把二皇子舵在你父亲门前了。而这件事,皇上显然没有与我商量的意思。这里面会不会有深意?”
说起这二皇子杨子诀,自小聪颖,十二岁时便能百步穿杨。
他母妃的地位比皇后低了一步,他的出生比太子晚了一步,但就这一步,让他与皇位无缘。除了出身,太子杨子雍,没有哪一点及得上这个弟弟。
但这位二皇子,在被封为鱼复候不到三年时间,就自刎而死。
霍南君想起这位二皇子,也是一段遥远的记忆。
她放下圣旨:“皇上素来果决,况且这圣旨并未违反祖制,姑母你即使辅政,你也没有理由去与皇上辩的。皇上既然直接让中书省拟了诏,说明上书令、中书监那些大臣们定是已经论过了,这件事已是定局。”
皇后叹道:“是啊,这件事即使要辩,现在也已经晚了。本宫只是想着你父亲门前莫名多了个皇子镇守,本宫便觉得不妥。皇上这是什么意思?”
武皇帝是弑兄登基,所以他身上没有霍家的血。霍南君想起武皇的各种举措,重用寒门打压贵族。她霍家也生生在列。
霍南君轻笑:“树大招风,皇上想动一动这朝堂势力的平衡,帝王权术罢了。”
这番话实则是大逆之言。但她却说得轻描淡写。
皇后颇为惊讶的看她,而后没有半句呵斥,反而笑了出来:“南君,你如今是越发通晓这朝堂局势了。”
霍南君道:“姑母不认为南君僭越了?”
皇后侧靠在红木雕花的榻上,优雅地理了理袖子:“旁人说这话,那就得打死。但在咱们这,霍家女儿就该有这气魄。咱们霍家位极人臣。所谓功高震主,那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到了我们这个地步,再想退隐归田,那就是把霍家往诛九族的路上带。逆流之中,只能激流勇进。只有站得更高,高到让皇上忌惮,高到动了霍家,就是动了大南朝的根基,那霍家才是最繁荣而安定的。”
霍南君莞尔一笑。她想的没有错,霍氏是权臣,非家臣。他们拥护皇权,是因为皇权能带给他们家族繁荣。
但一旦皇权成了阻碍家族的势力,霍家就会考虑另择新君。
霍家世代名门,历代沉淀下的家族精魂,早已深入骨髓。
这份重视皇权,却不畏惧皇权的傲气,流淌在每一滴血液中,渗透在每一回决断里。
寻常贵族无法比肩霍家,不是因为财力权力。而是因为他们没有这深厚的家族荣誉感。
他们因为这血脉骄傲,因为这血脉产生强烈的家族凝聚力,每一个人都愿意为家族的繁荣付出,维护家族的利益。绝不会因为内斗,消耗自身势力。
这才是长盛不衰的真正豪门。
霍南君深以为然,因为在前世,那样艰难的局面中。也是霍家在给她支撑。即便连大伯的儿子都死在战场,但年过半百的大伯在抹了一把老泪后,仍是坚定的站在她身后,那伟岸的身影,让霍南君此生难忘。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