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黄雀(1/2)
打发走了宋沛和部曲,张骏感到一阵倦意袭来,他已经多日不曾好好休息,事情总是接踵而至,仿佛没有尽头一般。
坐在房中,张骏心中独自盘算起来。
魏晋南北朝,在史书中的规范称呼是三国两晋南北朝。除春秋战国的549年历史外,它是中国历史上时间持续最久,王朝更迭最为频繁,对汉民族伤害最大的一个历史时期。
这个时期从公元222年孙权称王到589年隋朝灭南朝陈而统一中国,共经历了三百六十九年。在此期间,神州大地上有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而大一统的时间却只有三十七年。
彭元恭身为郡守,在凉州可以说是走到了权力的顶峰,他想再进一步,除了州牧之位,其他的已经没有什么吸引力了。从历史旁观者的角度,张骏甚至可以充分理解彭元恭的做法,若是换做张骏穿越在彭三郎的身上,恐怕也是会一门心思造反。
但谋反和勾结异族完全是两回事,就彭家掌握的武装力量而言,造反成功的可能性不大,所以他必须要寻找外援。张骏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彭家父子必然是向匈奴人借了兵!
他熟知历史走向,明白即便没有自己的参与,这次谋反也不会成功。但张骏仍然不想置身事外,因为他不想让彭氏父子给历史留下先例,即便这注定是个失败的例子。
因为在六百多年后,有一个人用相同的方法造反成功,他就是著名的“儿皇帝”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换取异族借兵。
张骏决不允许这种事情提前发生在他凉州的土地上!
当下,他再也坐不住,起身穿上明光铠,外罩大氅遮掩,长刀悬在腰间。雕弓太过引人注意,就被留在屋内。
客栈坐落在城西,张骏就骑马在城内转了一圈,见城内只有兵营一座,人数不详,但看其规模,最多只是一个千人军的编制。东西南北四门各有一队兵丁把手,不时抽查过往行人。在城西和城南各有粮库和草料场。就在客栈旁不远处,还有一个兵器作坊,里面热火朝天,工匠不在少数。
张骏欲走近观察,却被看守的士卒大声喝住:“你这厮在此作甚,还不快快滚开。”并作势欲打。
张骏冷目一扫,那士卒举起的鞭子不由当空顿住。只因见这少年郎君座下马匹雄壮,人也气势非凡,不敢贸然行事。
张骏调转马头,出了城门沿着城墙随意而行,便远远瞧见了一座规模庞大的军营,照此规模,当是金城主力部队的驻地。
只见高大严整的木墙上飘着“彭”字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却未见“凉”字大旗的踪影。
张骏见此情形,不由得眉头紧皱。他倒是不担心金城的的所有军卒都已经被策反,因为张氏两代人经营绝不是笑话。但正所谓将是兵之胆,普通士兵是没有能力明辨是非的。若有将领率先作乱,到时候兵卒盲从,定成大祸!
城内,郡守府。
当张骏出了客栈时,彭三郎就已经通过事先安排的眼线,得到了消息。
他心中暗想:“这厮专在军机重地附近往来,定然是受那宋家小子指示。”不由咬牙道:“看来留你不得!”
时间过得飞快,张骏在城门下钥前回到客栈时,已经日落月升。
简单用了些饭菜,他回到房里,洗漱一番后,困意袭来,却是这年轻的身体有点扛不住了。
说到底,他现在还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即便内心强大,可ròu_tǐ的承受度毕竟有限。但处在非常时期,张骏也不敢睡熟,只得吹灭了蜡烛,也不卸甲,就怀抱长刀,靠坐在了榻上,微微地闭上了眼。
夜深人静,半梦半醒之间。
张骏隐约听到,院墙上传来清脆的响动声。他瞬间警醒,矮身来到窗前,透过木窗的缝隙向外一瞧,只见院墙上被搭住了两套钩爪,不一会,就翻上两个黑衣蒙面之人。
张骏提刀在手,侧过身子,贴着墙站到门边。只见门缝中原本透进屋内的月光被挡住,渐渐露出了一个人影。显然,他们是一个在前,一个在后。
片刻,一把匕首顺着门缝探了进来,无声地向上一挑,瞬间就将门栓划开,头前那人灵巧地向屋内一滚,正待起身,却异变突起!
张骏猛地扑上,一双臂膀犹如铁箍一般,紧紧地锁住了那人的脖子,只听“喀嚓”一声,蒙面人没有任何抵抗,脖颈已被扭断,瞬间就丢了性命。
张骏取下他的面罩,给自己系上。抽出长刀,冷静地朝院中那人走去。
门口的蒙面人自以为同伴已经得手,在黑暗中没有看清来者是何人。等到张骏走近,他发现不对时,胸口已经被划开,内中的物件洒了一地。他惨叫一声跌倒在地,只感觉身体的热度被一瞬间抽走,本能地想用手将那些血淋淋的物件捡起收回体内,可只眨眼功夫便一动不动了。
张骏将这具尸首也拖到屋内,没敢掌灯,只是凭着月光大致搜索了一番。两人除了兵器,身上再无其他东西,只是从他们翻墙开门的动作来看,应乃训练有素之辈。再摸摸两人的右手虎口,果然有厚厚的老茧,必是长期持握兵器所致。
“如果是彭氏父子要杀我,何必如此偷偷摸摸,只需遣心腹将小院团团围住,架起弓弩,我必不能脱身。看这二人的行径,倒是和在姑臧城中刺杀自己的那伙人很是相似。”
无论是谁主使,此地都不宜久留。张骏收了那二人的钩爪,又简单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