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曹操建国 刘石封王(1/2)
沉默了一会儿,荀攸道:“赵都督所提方略主公认为如何?”
刘石道:“征召十五岁到三十岁男子入伍,停战期间,二十岁以上军卒,每年可轮流回家一月,协助家人耕种农活,娶妻生子,照顾父母,以尽人子孝道。四十以上男子可退役回家,只需农闲时接受乡中武事训练,以备征召。”
“嗯!这一条不错,应不是子龙想出来的,这一条可在骠骑将军府内推广。按曹操实力一百万部曲计算,我军保持八十万左右就可以了。不可因征召部曲而荒费农事。”
李儒道:“信中道:想将幽州几条河水与冀州连结,方便粮草运输,又利于田地灌溉。”
刘石道:“这是好事!”
李儒道:“好是好事!只是费用太大!”
刘石沉思片刻道:“保证军需外,可从公府及骠骑将军府拿出一部份,再从士绅、豪强征募一些,然后采取以工代役、以工代赈,应可解决。这种利在千秋之事一定要鼎力完成。”
就在刘石为治理辖下州中农事费心时,曹操也没有闲着。
曹操虽然只占有徐、扬、豫及兖、青大部,但这几州却是大汉精华,人多地丰,仅仅人口一项,足足占据了大汉人口六成以上。虽然没能平定天下,曹操极为不满,面对刘石的强势,却也无可奈何!
痛定思痛,曹操对朝政进行了大量的改革,曹操道:“有国有家,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要想百姓亲附,征收田租税赋,必须令强民不敢隐藏,弱民不用支付多余租税。制定收取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其他人不得多发,由郡国太守国相监督。”
官员的升迁考核更是重中之重,军队也是其改革的重点。他学习刘石治军之法,直接在军中展开比武大赛,以兵略、武力、胆略为标准,一大批底层士卒得以脱颖而出。
经过几年休养,加上对冀州掠夺以弥补军需的空缺,几州逐渐繁荣起来,百姓也衣食充足,安宁详和,仿佛战争的硝烟已渐渐远去。
这时朝中有人议论道:“如今大汉已终,徒存其名,曹丞相平定天下,功盖伊、霍。然逆贼刘石,抗拒天命,依险独抗,愚弄百姓。丞相应顺天承命,威加海内,使刘石屈服。”
孙权上书给曹操道:“桓帝时有辽东方士殷逵传言:有黄星见于楚、宋之分,五十年后有真人起于梁、沛之间,其锋不可当。如今刚好五十年,曹公破袁绍,平诸侯,岂不是天下无敌?丞相当有天命!不可违天!”
曹操看了,对着众人笑道:“仲谋是在将我放在火上烤啊!”
随后众人上书不绝,曹操只是不允。
天子接受众臣议见,封曹操为魏王,赐九锡。因原魏国被刘石夺占,另改曹操家乡谯郡为魏国,废彭城国、下邳国,与魏国合一。
曹操接受封赐将魏国国都建设在原徐州彭城,现改为魏城。原准备在任城修建大汉新都,早已撤销,转而令二子曹丕督建魏国王城。又以魏国之名,封赐了一大班臣子,其臣子人选与大汉朝庭众臣多有重合。
消息传来长安,众人大怒!
刘石更是脸色阴沉,咬牙怒斥曹操无耻。
李儒、贾诩、荀攸、鲁肃、彭脱、典韦、赵云等众人上书朝庭道:“昔周成仁贤而四国作难,孝昭幼小上官谋反,此等都是穷凶极恶,社稷垂危。非周公、朱虚等能臣不能安定天下。先帝贤德反遭厄运,陛下统领万邦,处世艰难。皆曹操之祸,窃执天权,弄乱天下。
商国公、骠骑将军、雍州牧石,受灵帝恩宠,先帝赐爵,常思国难,夙夜难眠。臣等众人每念帝恩,常惧有王莽之祸再起,日夜不安。臣等尊石为宗子藩翰,心存国家。每与臣等论及陛下艰维,泪如雨下,饭不能食。其忠义可昭日月,天下英雄争相附从。
然而爵号不显,九锡未加,不可以镇社稷。今奉命在外,曹操专权,礼命断绝。目今社稷危难,朝庭有萧墙之危。昔河西太守梁统等正值我汉中兴,为保山河,位同权均,不能相率,推窦融为元帅,终建大功。臣等依旧典封石为长安王,拜大司马,统领六军,以长安、右扶风、左冯翊为国,所置依汉初诸侯王故典。夫权宜之制,事成之后臣等辞职领罪,虽死无恨。”
李儒私下向刘石道:“汉室衰微,曹贼弄权,欺蒙天下百姓。天子蒙尘,徒为曹贼之外衣。将军当振臂高呼,让忠心汉室良臣贤士,知汉脉未绝,争相来附,逐走曹贼,以建全功,迎天子归洛,重振大汉!”
刘石对曹操妄自称王极为不满,沉默之后,上书天子道:“臣受命于先帝,总督三州军事、民政,奉命扫除寇贼,匡扶王室。社稷未安,曹贼逆天,妄自称王,有违祖制。
曹贼此举,令群僚激愤,上臣为长安王,大司马。臣常自三省已身,深受国恩,不宜再添高位,但群僚威逼,迫臣以义。如今国难未平,社稷将顷,臣忧心如焚。若不应权通变,又忧群僚心变,至使功成更为艰难。因此,只能顺应众议,拜受印玺,以崇国威。
臣当奖励六军,率齐群义,应天顺时,征讨逆贼,以安社稷,报效陛下。谨拜章、并上还所受商国公、骠骑将军印绶。”
随后在长安设坛祭拜天帝,群臣陪同,宣读祭文,众臣为刘石戴上王冠,以臣礼相见。
祭祀已毕,众人簇拥刘石至长安城中旧时宫殿,择王殿坐下,再次接受众人的恭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