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1/2)
国内颁奖礼、电影节不少,最著名的是香港金像奖,台湾电影金马奖,中国金鸡奖,上海国际电影节与渤海国际电影节。
跟前四个具有二十来年历史的大型电影节不同,渤海电影节在五年前才诞生,从权威性、影响力上就不如前三者,可是,年轻也有年轻的好处,年轻在很多时候就意味着活力。电影节主办方也想好了要主打年轻活力的路线,不但在宣传手法上花力气,还将每年最喜人眼球的红毯最为重头戏,又在颁奖嘉宾上下了大工夫,力求有名气,有爆点。
“去年最佳女主角的颁奖嘉宾请的宋景乾,不知道今年会请谁。”宋景乾是新生代偶像巨星,三年前凭着一首浪漫多情的情歌《寄生》,迅速蹿红,加上他出色的外表和经纪公司用心的包装,很快就成了粉丝无数的偶像巨星。渤海电影节请他做了颁奖嘉宾,赚足了收视率。
苏洽说完这句话,见大家都没有说话的意思也觉得有点无趣,就闭嘴了。
今年请的重量级嘉宾是谁,崇华不知道,但是可以肯定,必定是一个比宋景乾更加重量级的人物。因为主办方到现在,都在守口如瓶保持神秘,这说明,他们并不急着放出消息来炒热度,而且还断定只要那位嘉宾一出面就能马上占据各大报纸头条。
国内有几个明星能有这样的影响力?崇华心里嘀咕着。
郑嘉丽换好了礼服出来,见崇华坐在那里发呆,就走了出去。有人靠近,崇华迅速地做出反应,她抬头,看到是她,笑了一下,对她的新造型大表赞叹:“郑姐,你今天真漂亮!”
郑嘉丽穿了一件浅色兰花图案的旗袍,将她的窈窕翩跹彰显无余。
“嘴真甜。”郑嘉丽愉快地接受了她的赞美,弯下身来,轻声问:“紧不紧张?”
再有半个小时就要出发了,这是崇华第一次出席电影节,更重要的是,是她的第一部电影第一次接受电影节的邀请,也是她第一次入围最佳新导演。
最佳新导演是导演界的最佳新人奖。若是能顺利得奖,对崇华之后的职业道路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崇华是很想得到这个奖的。
“不紧张。”崇华快速的回答,说完,她抬眼看向郑嘉丽,然后慢慢吐出口气来,无奈地说:“其实,还是有一点的。”
郑嘉丽笑了起来,安慰地拍拍她的肩膀:“别紧张,你很优秀。”
她还有一部入围的电影,按照她现在的地位,也完全可以自己走,之所以会和剧组一起,完全是为了给崇华增加信心。崇华当然知道,对郑嘉丽点点头:“没错,我那么优秀,肯定没问题。”
听她这么霸气的宣言,郑嘉丽轻笑着拍了她一下,有点示意她悠着点的意思,更多的却是一种宠溺。
这边和谐默契又亲密,苏洽坐在不远处的沙发上默默观察着,又转头不经意一般的问周博成:“你觉得崇导和郑嘉丽是什么关系,那么好?”这种相处模式绝对不是装出来的,分明是私交很好。
周博成瞥了那边一眼,温和地笑着说:“有吗?我是觉得崇导和谁都不差。”
在他那里是别想听到什么有用的话了,苏洽觉得无趣的很,正好森和进来了,他走到崇华那边,正要说话,手机响了起来,就先接了起来。
他一进来,里面四人的注意力就都在他身上,于是就清晰地看到他喂了一声后,脸上那种无法形容的僵硬,这僵硬持续地并不久,他飞快地看向崇华,发现崇华也在看他,顿时就像触了电似的挪开眼去,嘴里含糊地说着:“是……不!已经好了……嗯……没有。”说完这句,他沉默了片刻,脖子像被一双顽固的手强迫地拧着,把脸朝向崇华。
崇华转头,看向茶几上的几只杯子。
森和咽了口唾液:“是的。”
那边不知说了什么,通话很快结束了,他挂掉了电话。
在场的人都觉得这通电话很不寻常,只是没有人问。
崇华站起来:“时间差不多了,出发。”
渤海国际电影节,凭着主办方用心的经营,以及评选时的公平公正和专业,在短短五年内迅速崛起,到现在第六届,已有能力邀请到不少花旦、小生。
《和斯嘉的三百六十天》剧组出场顺序并不靠后,大概是一个中段的位置。四个人一字排开,崇华走在中间,左边是郑嘉丽,右边是周博成,苏洽则走在周博成的右手边。
记者们举着摄像机,镜头稳稳地对准每个人,现场此起彼伏地响起“看镜头,看镜头”的声音。
在一众裙装礼服的女星里,崇华今天的着装格外显眼。她穿的是caolinelie当季新推出的礼服,白裤装,白衬衫,白西装,简洁大气,将她本就白皙的肌肤衬得近乎透明,而那一头乌黑长发看似随意的散在肩上,显出一种漫不经心的慵懒与迷蒙,夹杂着清澈纯净的少年感,吸引眼球无数。
走到中段,应记者要求,停步拍照。这是崇华首次出现在公众面前,她很注意自己的形象,随着其他三人,微微抿起红唇,对镜头露出优雅的微笑。
现场的闪光灯仿佛有片刻的停顿,瞬间就是更加疯狂的狂按快门。
开幕式红毯在各大网络平台有同步的现场直播,有许多粉丝早早就守在电脑前,就为一览爱豆的风采,他们很快就发现,《和斯嘉的三百六十天》的剧组里好像混进了一个眼生的演员。
网上很快就炸开了。
“啊啊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