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第77章 一晃三月(上)(1/2)
制片人似乎早就想到韩轼会拒绝,没有任何迟疑的就道:“我知道你看不上市作协,但魔都市作协地位相当于省作协,是完全没有降低逼格的。”
最后还用了一句网络词汇,在制片人看来,韩轼既然能够在采访中如此狂傲的放话,肯定不会在乎一个小小的市作协,所以会拒绝再正常不过了。
但,你以为你以为都真的是你以为的吗?
“我什么时候说过魔都作协降低逼格?难道你已经学会读心术了,我话都还没有说出来,你就已经明白了?”韩轼反问。
制片人一顿,韩轼的确只是单纯的拒绝,没有说这句话,但即使没说,从性格以及平时给人的感觉,他的拒绝就是这个意思。
还没来得及让制片人反问,韩轼就冷清清的道:“我目前只有一篇《猫》,就算炒得再火热也仅仅只有一个短篇,都不符合正规作协标准,当然二线城市交点钱就能够进去的不算。”
“作为比省作协还好的魔都作协,会让我加入,除了想要目前火热的人气讨论,提升知名度,但无疑魔都作协是认可我潜力的。”
“即使辜负,也不要蔑视别人对你的认可,因为那不是狂傲,也不是热血中二,那是脑残。”韩轼轻描淡写的说完这番话,最后脑残两个字稍稍咬重。
这真的不是秃头制片人自己多心,这个脑残两字明显就是在说他。
“既然是这样,那你为什么拒绝。”制片人道:“直接同意,不是不蔑视别人最好的方法?”
“因为三个月后,《木偶奇遇记》会发布。”韩轼道。
牛头不对马嘴的回答,制片人不理解的看着韩轼,目光中是希望韩轼解释。
“三个月后全国作协会向我发出邀请。”韩轼的话语不是问句,听这口气好像是在陈述事实。
“哈?”制片人真的想破天想破地,但也真没想到是这个理由。
这不就好像是现在有五百万摆在地上,路过不去捡,因为知道前面还有三千万。
神奇的逻辑,制片人回神之后,立马出言道:“三个月后加入全国作协,跟现在加入魔都作协没什么矛盾。”
例子还是那个,先不提会不会有稍后的三千万,但捡起这五百万跟然后再有三千万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你爬过山吗?”韩轼坐在地坝的小木凳上,看着远方。
韩轼来节目组,地坝是最长呆的地方,小木凳几乎成了他专属的地方。
“年青的时候喜欢爬山。”制片人回答很谨慎,跟韩轼交流,他必须谨慎。
“我想也是,现在你的体型也不像能爬山的。”韩轼道:“当你要爬上一座从来没有人爬上的山,你爬到一半让所有人知道,所有人也都为之惊讶了,那么当你到顶峰的时候,就有些理所当然,没有预想中的震撼了。”
“能震撼,为什么只惊讶?”韩轼最后一句总结。
制片人知道刚才自己所想的例子错了,十五岁的魔都作协作家,是一个让人惊讶的点,但十五岁的全国作协作家却是让人惊叹。
韩轼这种思维你说他偏执?也不是。你说他完美主义,也不合适,挺怪异的。
《木偶奇遇记》题材是童话,童话在中国是非常神奇的题材。
写得好,对于政治意义的影响也相当大,中国童话双骄,叶圣陶与张天翼,前者不说了官至教育部副部长,后者稍微寒碜一点,但也是全国作协书记。
或者说,只要写童话稍微出名的,都是全国作协会员。
基于中国国情,如果是其他科幻、武侠、言情还真不一定。
制片人想了想,貌似如果韩轼在变形计结束之后,加入了全国作协,貌似对于品牌的塑造更加的好。
你想想,从一个不良学生,仅仅三个月变成了全国作协会员,要想让自己家里不乖的学生变成这样吗?想就来《变形计》吧!天翻地覆的变化等着你。
不过,韩轼能够变化如此大,原因仅仅是因为韩轼就是韩轼,和其他变形计无关。
“你的这本长篇我看你也已经写了快到十万字了吧,《木偶奇遇记》什么时候写完?之前采访你的孟涛,就有很多这方面的资源,出版的事情你可以找他商量,相信他肯定会给你一个很高的价格。”制片人道。
制片人这点说的倒真没错,说到出版新闻行业,人脉很少有能够和他相比的。
“还需要校准。”韩轼闭眼。
《木偶奇遇记》作为世界上最出名的童话小说之一,光是熟知的就有数个译文版本,分别是刘月樵、任溶溶、李戈、詹婷、程悦等等。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任溶溶了,这没什么争议,任老先生是中国儿童文学翻译之王,什么《彼得·潘》、《安徒生童话》、《长袜子皮皮》等都是任溶溶老先生翻译的。
当然一个正常人是不可能看一本书的多个译文版本的,并且还是童话,又不是推理、悬疑,对语言要求很高的外国小说。
但正好问题就来了,重生前韩轼是正常人吗?显然不是,所以这些译版,他都看过。
其中任溶溶老先生是最为用词老道的,但刘月樵也是比较中国化的,其他的翻译腔太重了。
韩轼没有选择任何一个版本,而是博众家之长,修订整理的《木偶奇遇记》,这就是写完之后还需要长时间修改的缘故。
三天后。
战斗沉寂了,尘埃落定,打了个平局。
真正,增长粉丝的时刻到了,终于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