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回 盘丝洞迷本 濯垢泉忘性(2/4)
也引用一些悟真篇》的内容。《临海县志》记载,张伯端“……性嗜鱼,在官办事,家送膳至,众以其所嗜鱼戏匿之梁间。……疑其婢所窃,归扑其婢,婢自经死。一日,虫自梁间下;验之,鱼烂虫出也。……乃喟然叹曰,‘积牍盈箱,其中类窃鱼事不知凡几’。因赋诗曰,‘刀笔随身四十年,是非非是万千千。一家温饱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衍。紫绶金章今已矣,芒鞋竹杖经悠然。有人问我蓬莱路,云在青山月在天’。赋毕,纵火将所署案卷悉焚之,因按火烧文书律遣戍”。
这说明了张伯端是临海人,爱吃鱼。原先当个小官的时候,工作忙啊,就让家人送鱼到官署来吃。但是旁的同僚门知道他爱吃鱼,就给将鱼给藏到房梁上了。张伯端一看鱼没了,就怀疑是个婢女给偷了,就回家教训那个送饭的婢女。不想那个婢女却含冤上吊死了,等过了一段日子,张伯端抬头一看,怎么有虫子从房梁上爬下来了?就上去一看,有条腐烂的死鱼。后来,张伯端因为在处理各种案卷的时候发现,类似偷鱼的事情太多了。就大发感慨,赋诗一首,就将这些卷宗给烧了,因此被判发配岭南充当兵役去了。
哦,很可能跟这个故事有关,因此张伯端真人便帮助了一把金圣宫娘娘。而且真人临走前对行者道,“大圣勿罪,小仙告辞。”那么这个罪,也就有了解释的了。
朱紫国的事情就告一段落了,唐僧几个来到一座庵林,三藏滚鞍下马,站立大道之旁。行者问道,“师父,这条路平坦无邪,因何不走?”八戒道,“师兄好不通情!师父在马上坐得困了,也让他下来关关风是。”三藏道,“不是关风,我看那里是个人家,意欲自去化些斋吃。”行者笑道,“你看师父说的是那里话。你要吃斋,我自去化,俗语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岂有为弟子者高坐,教师父去化斋之理?”三藏道,“不是这等说。平日间一望无边无际,你们没远没近的去化斋;今日这个人家就在眼前啊,也让我去化一个来。”八戒道,“师父没主张。常言道,三人出外,小的儿苦,你况是个父辈,我等俱是弟子。古书云,有事弟子服其劳,等我老猪去。”三藏道,“徒弟啊,今日天气晴明,等我去,有斋无斋,可以就回走路。”沙僧在旁笑道,“师兄,不必多讲,师父的心性如此,不必违拗。若恼了他,就化将斋来,他也不吃。”
这么一大段的描写,将师徒几个现在的融洽关系就给点出来了。唐僧虽然要表现一回,但是对徒弟们平日的辛苦也看在眼里了。沙僧的话虽然不多,但能够看出,沙和尚现在对唐僧早已经看得透透的了。
唐僧就去了,风景优美,桥那边有数座茅屋,窗前忽见四佳人,都在那里刺凤描鸾做针线。
长老见那人家没个男儿,只有四个女子,不敢进去,将身立定,闪在乔林之下,只见那女子,一个个贼漂亮啊。哦,这个还不错啊,骑马也是烦了,现在正好看着赏心悦目一番,调节一下身心。
唐僧就偷偷看了一个钟头啊,才想起来自己是要化斋的。自己还是个死要面子的主儿,就继续往前走。只见那茅屋里面有一座木香亭子,亭子下又有三个女子在那里踢气球哩。
三藏眼睛一亮,就又看了老大一阵子呀。最后高叫道,“女菩萨,贫僧这里随缘布施些儿斋吃。”
那些女子听见,一个个喜喜欢欢都出来说,长老来吧,俺们请客。
三藏闻言,心中暗道,“善哉,善哉!西方正是佛地!女流尚且注意斋僧,男子岂不虔心向佛?”
老吴的嘴还是损啊,将佛家给小小讽刺了下子。
唐僧进门一看,到处冷气阴阴,就觉得不妙啊,但肚子还饿哩,就说了是来要饭的。
几个女子就给做了顿人肉饭端上来,唐僧就不禁闻了一闻,肯定是荤腥了,这哪敢吃哩。便要赶紧离开,却给人家给捆了,悬梁高吊,成“仙人指路”模样的。
唐僧就后悔啊,徒弟赶紧来救我吧。但是虽然苦恼,却还留心看着那些女子。这些女子就开始各自脱衣服了,唐僧不禁歪歪,会不会将和尚某给那啥了呀?
结果没如圣僧心愿,这些妖怪只是为了方便吐丝,将整个庄院给围起来而已。
悟空忽然远远看见不妥,就赶紧让师弟们也看看。八戒道,“罢了,罢了!师父遇着妖精了!我们快去救他也!”行者道,“贤弟莫嚷,你都不见怎的,等老孙去来。”沙僧道,“哥哥仔细。”
更能说明,这仨货现在对师父都很上心的,唐僧是个好人的。而且三人之间的关系也已经很是融融的了。
猴儿就去了,结果金钱棒不好凿开蜘蛛网的。就念咒要拘了土地出来,问怎么回事?
这里的土地还是两口子哩,结果土地老儿在庙里似推磨的一般乱转。土地婆儿道,“老儿,你转怎的?好道是羊儿风发了!”土地道,“你不知,你不知!有一个齐天大圣来了,我不曾接他,他那里拘我哩。”婆儿道,“你去见他便了,却如何在这里打转?”土地道,“若去见他,他那棍子好不重,他管你好歹就打哩!”婆儿道,“他见你这等老了,那里就打你?”土地道,“他一生好吃没钱酒,偏打老年人。”
这里是在说什么呢?其实这是在老吴调侃朱元璋哩。因为朱元璋曾经讨过饭啊,后来登基之后,对刘伯温李善长两个老人都是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