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皇帝的困惑(1/2)
崇祯皇帝是个有雄心的人,自从登基之后就努力想改变大明多年来的积弊,将大明朝千秋万代的传下去。
崇祯上台后抓住他认为大明最大的祸害魏忠贤一通狠打,不但消灭了魏忠贤而且连同与魏忠贤粘边的都打成了阉党一并清除了,一时间天下人齐声大赞,千年不遇的圣主出世了。
可在这一派大好形势下,大明朝的日子却每况日下,灾荒连年不断,外有后金入侵,内有饥民造反。崇祯皇帝始终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总是得不到上天的眷顾。
近日来崇祯皇帝的心中更是烦躁,各地与流贼有关的折子堆满了他的龙书案,崇祯是个勤奋的好皇帝,每日里勤于政事,臣子们送上来的奏折他都要仔细的批阅,并提出处理意见。
可这几天上来的有关山西的信息却十分混乱,先是太原传来被贼人围城,代王等藩王危急。后洪承畴带兵赶到解了太原之围,杀死流贼数万,为此崇祯还专门拨下银子嘉奖。洪承畴接下来又送来一批打败流贼的捷报,山西剿贼形势一片大好。
可没多久就有朝中大臣上书弹劾洪承畴剿贼不利,致使流贼占领了产盐要地运城,又占了黄河通往河南的渡口,现在山西与河南的交通断绝。
对此洪承畴也上本自辩,因贼人是在他回师救援山西北部的太原城时出现在山西南部,乘官军不备才占领的运城和渡口,现在洪承畴正在努力清剿山西北部的流贼,以确保太原的安全。等到平定了山西北部的饥民造反,确保了各位藩王的安全,就会带兵南下一举消灭所有流贼。
崇祯看着洪承畴的奏折感觉也有道理,大明的藩王都是朱家的子孙,不容有任何闪失,如果真让流贼攻破了那座有藩王的城池,藩王被抓或被杀,那将是皇家声誉的巨大损失,这是不能容忍的。
可底下那些臣子却不肯就此罢休,不断的上书请求皇帝下旨命令洪承畴立即收复山西的渡口。
崇祯皇帝就奇了怪了,以前大明朝庭没少丢城失地,也没有见臣子们如此着急。
皇帝没办法只能又下旨去催洪承畴,洪承畴的奏折表示出兵剿贼没有问题,但现在军中粮草严重缺乏,请皇帝再次拨付银两作为军饷之用。
一提到银子崇祯皇帝就蔫了,作为皇帝人们常说他富有四海,可他却感觉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穷的人,每天都在为银子发愁。
崇祯皇帝感到无比的孤独,世界如此之大却没有一个可以和他说话之人。若大的皇宫却是一个豪华的监牢将他禁固在其中,底下的臣子只传递想让他听到的信息。自己日夜操劳国家的状况却每况日下。这究竟是臣子们都不勇于任事,还是大明朝就应恶这些劫难。
想到这些崇祯皇帝无心再批阅奏折,坐在床榻之上直发呆。
“皇上,皇上!”在旁边侍立的大太监曹化淳见皇帝的神色不对,怕生出什么状况,小声的将皇帝从沉思中叫醒。曹化淳从崇祯皇帝登基前在信王府时就跟着,之后在铲除魏忠贤的斗争中立了大功,深得皇帝宠幸,现在在宫中正是权势涛天之时,崇祯皇帝认为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忠诚。
如今的崇祯皇帝已与四年前刚登基时大为不同,朝中大臣的所作所为深深教育了这位年青的皇帝。由先前对那些读圣贤书的文人无条件的信任转向了怀疑,他渐渐明白了他的兄长天启皇帝为什么要倚仗魏忠贤等宦官了。
“呵!曹公公,让其他的人都退下去罢。”崇祯皇帝收回了自己的思绪,他决定自己还是要干点儿什么。不然自己被别人玩死,还会被说蠢。
“是!”曹化淳知道皇帝有重要的事情要说,示意屋内的宫女太监退了出去,在外边守住门口防止他人进来。自己回到皇帝近前等待崇祯皇帝发话。
“你给朕说说,这山、陕两地的流贼现在是什么状况。”崇祯皇帝推开身前的奏折,坐直了身子向曹化淳问道。
“这,有关流贼之事各地督府、朝臣多有奏报。”曹化淳听到皇帝的话迟疑了一下,没有敢直接回答。他明白这位皇帝不是那么好伺候的,多疑善变,有时自己一句话没说对就可能引来祸端。
“有什么话直说无妨,这并不违背内臣不得干政的祖制,我是要你向我汇报情况,又不是由你来出方策。况且你统领东厂,向我汇报情况是你的职责。”皇帝为曹化淳找好了说话的理由,崇祯皇帝事实上也在说服自己,四年的皇帝生涯使他由对太监们的极度厌恶转向了不得不依靠这些天子近臣。
“洪承畴接任三边总督后整军备战多次打败流贼,现在已将流贼打的无处落脚,从陕西流窜到山西,又被洪总督在山西消灭大部,其中大部分被杀,一小部分投降了洪总督。余部大多逃到了河南境内。”曹化淳小心的回复着。
“这很好,洪承畴终于要将山西、陕西境内的流民造反平息了。
”崇祯皇帝很是高兴,曹化淳所说与朝臣们奏折所报没太大差距,这说明流贼之患终于要平息。
“这全托陛下洪福。”曹化淳这时也不忘拍一下皇帝的马屁。
“最大的贼首王嘉胤在前些时日被曹文诏所杀,现在贼人中谁的势力最大?应责成洪承畴一鼓作气将他们都消灭掉,那天下就太平了。”崇祯皇帝对流贼的事一直关注,还记得奏折上报来的剿灭流贼的捷报。
“现在势力最大的应是被众多流贼推举为流贼盟主的贼首王自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