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远征欧洲》

新笔趣阁(biqugelu.com)

首页 >> 远征欧洲 () >> 413.第413章 活久见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biqugelu.com/75992/

413.第413章 活久见(1/2)

进入四月份,莫斯科和鄂木斯克还是没有同意秦致远的要求。

废除《瑷珲条约》等一系列帝俄时期和清帝国时期签订的条约,这在名义上虽然是走向新时代的举措,但实际上,对于俄罗斯的现有利益就是出卖。

至少俄罗斯人是这么认为的。

于是在布尔什维克和临时政府都在加紧笼络民心的时刻,谁都不敢首先碰触这条红线。

而对于秦致远来说,他虽然已经准备了北征军团,但绝对不会现在就发动进攻。

俄罗斯现在国内的局势很复杂,布尔什维克占据着莫斯科、圣彼得堡等俄罗斯传统的中心地带。而高尔察克和邓妮金、克拉斯洛夫、尤登尼奇、以及弗兰格尔等帝俄时代的旧将领占据着西伯利亚的广大地区。

而在远离莫斯科的远东地区,那里现在已经是无政府状态。

看上去,只要秦致远出兵北上,的确有很大的可能占领海参崴,乃至收复前清时代丢失的所有国土,甚至还会占领更大的地区。

但如果秦致远出兵北上,就有可能打破俄罗斯国内现在的平衡。

布尔什维克和临时政府的根本矛盾虽然无法调和,但如果在遭遇外敌入侵的危急关头,难说布尔什维克和临时政府会不会联合起来,一致对外。

想想另一个时空中的pla和k,谁能保证那种局面绝对不会发生呢。

如果因为北征军团的北上,导致布尔什维克和临时政府暂时联手,那北征军图就悲催了,无论是在实际作战中还是在国际声援力度上,都将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

所以和莫斯科以及鄂木斯克一样,秦致远也在等待,等待莫斯科或者是鄂木斯克服软,任何一个都可以。

秦致远可以确定,只要莫斯科和鄂木斯克开战,那么一旦有一方处于弱势,那么弱势一方肯定会服软,因为如果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任何人都会以“活下去”为目的。

哪怕是口口声声无所畏惧的布尔什维克也一样,想想《布列斯特和约》,如果布尔什维克真有他们宣传的那么坚强,那么就不会有《布列斯特和约》的出现。

其实最近这几天,频繁拜访秦致远的不仅仅是伊万诺维奇和罗曼诺夫,也有两个月前就已经赶到巴黎参加“分赃”会议的民国代表团团长顾维钧,以及流亡民国上海的朝鲜临时政府内务总长金九,甚至还有法国陆军部长利奥泰。

民国代表团的巴黎之行并不顺利,因为陆徵祥已经加入兰芳,所以民国代表团由顾维钧率领。

顾维钧此前长期在美洲担任公使,也曾担任过民国驻英公使,对于西方社会并不陌生。

必须要说,民国这帮人,个人能力或许有所不足,但在爱国热情上,他们绝对可以对得起自己的祖国。

其实民国之所以沉沦,原因也不能归咎于个人能力不足上。

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作为后盾,那么任何人在巴黎都吃不开。

比如顾维钧,就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代表。

从一月份抵达巴黎之后,顾维钧只得到了一次进入会场的机会,同时也仅仅只得到一次发言的机会。

顾维钧利用这次机会充分阐述了民国的正当要求,顾维钧的雄辩和正直也赢得了与会人员比如克里蒙梭和威尔逊的一致赞赏。

但也仅此而已,克里蒙梭和威尔逊对于顾维钧的欣赏仅限于顾维钧个人,那并不代表法国和美国会支持民国的要求。

鉴于日本已经将山东归还民国,所以民国的要求是废除《辛丑条约》。

废除《辛丑条约》,那就意味着民国将收回“使馆界”这个国中之国,同时停止支付尚未完成的赔款事宜,那也就代表着民国将收回海关主权。

这些都是英、法、美所不能接受的。

其实在世界大战期间,鉴于外籍军团的巨大作用,法国已经主动放弃了《辛丑条约》剩余的赔款。

再加上战败德国的那一部分,以及已经消失了的帝俄和奥匈帝国,《辛丑条约》需要支付的部分已经大大减少。

现在对民国履行《辛丑条约》异常坚持的是日本人和荷兰人。

荷兰人和华人的仇恨不共戴天,当初在八国联军中仅仅是打酱油的荷兰人在秦致远手上吃了个大亏,这让荷兰人无论如何也咽不下这口气。

至于日本人,他们更有坚持的理由。

自从1916年开始,也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北洋政府一遇到经济上的困难,就开始向日本人借钱,每一次从几百万到上千万不等,前前后后共计十余次,总额达到1.45亿日元,这被称为是“西原借款”。

此时的日元并没有贬值,其实还是很值钱的。

“西原借款”的出资方是日本的兴业、朝鲜、台湾三家银行,由寺内正毅的私人代表西原龟三出面联系,所以被称为“西原借款”。

“西原借款”的争议很大,最大的争议就是时任民国总理的段芝泉曾以吉、黑两省的金矿和森林收益,为其中的一笔款项做了抵押。

但除此之外,“西原借款”为民国构筑了覆盖全国的电报网,扩大了交通银行,筹措了吉会铁路、满蒙四铁路、高徐济顺铁路等等,并且促成了徐树铮出兵外蒙。

是非功过任人评论,唯一吃了闷亏的就是日本人。

没错,日本人在“西原借款”上确实吃了闷亏。

当时间来到1919年,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因为借债过多,当初对

状态提示: 413.第413章 活久见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