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长久之计(1/2)
高元良微微有些错愕,疑惑地看着张力,缓缓地道:“大人,团山军眼下已经占据两省之地,方圆千里,扩军事宜也如火如荼的在进行之中……”
顿了一顿,高元良接着又道:“末将听说宋应星宋大人改良的土豆已经经历了三期,现在亩产已有六七百斤——正所谓民以食为天,老百姓的口粮也无需担心了呢!”
张力微微颔首,确实如高元良所言,经过三期的选种育种,辽东土豆的产量正稳步提高。张力很清楚,后世土豆一般的产量约摸在三、四千斤的样子,眼下小冰河期辽东土豆能达到六七百斤,也还是可以了,并且以后的产量提升空间还很大。要知道,就眼下辽东这气候,小米小麦什么的,产量也只二三百斤罢了。有六七百斤的产量,至少老百姓不会饿死——虽然天天吃土豆也不那么可口,但总比掏野菜,吃观音土强吧?
但是,张力想说的并不是这些。张力看了高元良一眼,只觉得心中有千万言,却不知从何说起……
高元良似乎也感受到了什么,恐怕张大人要说的事情非同小可,于是便也沉默了起来,小心翼翼地看着张力。
沉默良久之后,张力终于还是开口了:“元良,你可知道,我奋斗这些年,到底为了什么?”
高元良现在早已不是昔日的“吴下阿蒙”,他除了熟读兵书之外,也读些历史之类的书籍,整个人的谈吐见识比几年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高元良沉吟片刻,一字一句地道:“大人乃是为了拯救天下苍生。”
张力不置可否,而是自顾自地说道:“我先前以为,凭着团山军犀利的火器,以后自然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可是占领山东之后,我才发现自己竟然大错特错。”
“怎么?”高元良一声惊呼,在他的意识里,团山军已经是一等一的强兵。又怎么可能会有敌人让张力如此忌惮?
张力眼睛眯了起来,淡淡地道:“红利。”
高元良一脸迷茫,脱口而出道:“红利?!”
张力点了点头,接着道:“但凡改革、革命。都需要分配红利,否则任何事情都推行不下去。”
这一点张力早就想过了,只是没想到才只两省之地,矛盾便如此尖锐。不管是官绅也好,百姓也罢。总需要一个跟着张力混的理由——说白了,也就是利益的分配。
可惜在小冰河期的明末,张力又奉行的类似“先军政治”的策略,实在拿不出太多的利益分配下去。原本,张力是想着以后大航海赚外国人的银子,可惜这终究有如“画饼充饥”,还是太远太远了,山东的民众们并不买账。
历史的发展,不会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古往今来,所谓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造反革命之人。图个什么?说什么理想、抱负,那可以骗骗三岁小儿,理想很丰满,现实总是很骨感的。
张力凭借个人的威望以及团山军的强大,控制山东以后,推行辽东那一套就显得力不从心了。辽东久战之地,人口稀少,多是流民百姓,张力推行大农庄,所有资源国有化是可以的。但是山东不行。这里都是些本乡本土的势力,特别曲阜还是孔圣人的老家,宗族势力无比强大。
又该如何治理山东?民智未开,鼓吹什么民主共和那纯属扯淡。根本没人相信,也没人愿意跟着张力干。所以,张力治下势力的该如何发展,便成为了必须解决的当务之急。
张力的第一步解决办法,便是展现出强大的军事实力,故而从辽东调来大量战兵——政治从来都不是想象中那么美好。一时间无法解决的问题,便只有用拳头说话。
可是,以后每占领一地,都用这种办法吗?
张力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放弃了这种想法。到山东为止,自己需要在关内有一个立足之地,那么山东便足够了。大明十三行省,绝对不能光用“武力”这一种办法解决社会矛盾。
老百姓需要实实在在的“利益”,将他们捆绑在自己的战车之上,这样才是长久之计。可是,利益从何而来?海商很遥远,需要大量的船队,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事情。
高元良虽说没有张力心中这些弯弯绕绕,不过也看出了一些端倪。他思索片刻,开口说道:“属下死罪,斗胆相问,大人可是想做赵匡胤和本朝太祖么?”
张力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张力知道,这应该是眼下所有人最想知道的事情,我张力,是要做“太祖”么?
若要做新王朝的太祖,事情很好解决,拉拢士绅阶层即可。所谓的联合一批,拉拢一批,打击一批。联合的,可以用“开明士绅”来称呼;拉拢的,可以用“中立士绅”来称呼;而打击的,必然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否则红利不够分配——明末的最大既得利益集团,有好几群人,譬如皇室王公,东林官僚等等。
历史上的历朝历代开国太祖,无不是用的这一策略。
这些归根到底,说的其实就是“土地”。
张力叹了口气,有感而发地道:“土地,还是土地!”顿了一顿,张力意味深长地看了高元良一眼,缓缓地道:“我要将所有人的注意力,从土地上转移出去。非如此,我华夏民族无法获得新生。元良,我告诉你,我并不想做太祖。在我心中,只愿祖国繁荣强大,永远强大下去,没有止境。”
“强大?”高元良细细的品味着这个词语,好半晌过后,脸色有些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