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葛天氏与阴康氏(1/2)
葛天氏部落是个能歌善舞的部落。古时,最初的舞蹈、唱歌均是在劳动过程中逐渐萌发、形成的,其舞蹈动作和歌唱内容也常常是劳动过程的简单再现。为庆祝捕猎胜利、谷物丰收,人们手舞足蹈,就是最原始的舞蹈;人们劳动中所哼的号子,就是最原始的歌;唱歌和舞蹈的结合,就是最早的歌舞。
葛天氏发明了乐舞,是中国音乐、歌舞始祖。《吕氏春秋》、《竹书纪年》和《史记》等文献记载的《葛天氏之乐》是广乐的前身,是我国正宗礼乐文化及音乐、诗歌、舞蹈、剧目、农牧业和养生学的重要源头。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卷一: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qín_shòu之极。是谓广乐”。这种“三人操牛尾歌八阕”,成鸟羽而舞的形象,是最古老的音乐文化艺术,也是世界上最为原始的歌舞艺术。这是在尊祖先、敬天地的同时,表达对农耕、畜牧等农业活动的重视与祈愿心理,反映的仅仅是葛天氏部族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是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缩影。
《葛天氏之乐》八部分歌舞中有第四阕“奋五谷”、第八阕“总qín_shòu之极”两部分与农业有关,从其阕名上可知:当时不但属于原始农业阶段,而且葛天氏部族在中国进入原始农业的时间相对较早,其农牧经验相对较高,为中国原始农业的创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劳。
该乐所载歌舞证实,葛天氏部族为生计不仅辛苦耕作,树艺五谷(“奋五谷”),而且还尊崇大地、辨识土性(“依地德”)和祈敬上天、观察日月运行、天气变化的规律(“敬天常”),已能自觉地对农业的自然再生产过程进行不断的探索。
《葛天氏之乐》还是中国最早的保健操舞和仿生气功。原始人的保健和气功活动产生于人类早期的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并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日趋成熟。
《黄帝内经·素论·移精变气论》云:“远古民人居qín_shòu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文中的“动作”,指劳动或模仿劳动的肢体运动;所谓“阴居”,则是指宁静的休息。原始人正是通过歌舞或静养的方式来抵御寒暑,达到保健功效的。甲骨文“舞”字的形状是一个人持牛尾手舞足蹈的样子。
《路史·前纪》在记述“阴康氏之舞”时云:“阴康氏之时,水溃不疏,江不行其原,阴凝而,人既郁于内,腠理滞著而多肿袿,得所以利其关节者,乃制为之舞,教人引舞以利导之。”
阴康氏的时代均晚于葛天氏,那时的先哲们仍仿照葛天氏,引导人们以舞的方式治疗因风湿而引起的各种病症,祛病保健。当然《葛天氏之乐》既舞且歌,不仅有“玄鸟”、“总qín_shòu之极”仿生气功等内容,而且还有其他诸如祈敬天地(“敬天常”、“依地德”)、歌颂君主(“建帝功”)和祷祝富足(“遂草木”、“奋五谷”)等内容,较“陶唐氏之舞”、“阴康氏之舞”内容上更丰富,形式上更完备。
且歌且舞的《葛天氏之乐》是原始人的集体保健操舞,其功能是多方面的。一是可以为大型庆典活动助兴,二是可以自娱自乐,三是可以陶冶性情,四是可保肝养气,五是可以祛病健身,六是可以传播文化,七是可以歌颂正义与鞭挞丑恶,八是可以鼓舞人们的斗志。
葛天氏统治时间:bc6110~5830年,共280年。
阴康氏:古代部落联盟首领。
《吕氏春秋·古乐篇》有一段记载:“昔阴康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阔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而宣导之。”南宋朱熹编撰的《通鉴纲目》、罗泌编撰的《路史》等史书中有关于“阴康氏”治于华原“教民制舞”的记载。
“阴康氏”应是有娲氏的分支部落,部落中多美貌女子,以致常被人误认为狐仙,传说中青丘国(狐仙之国),就是阴康氏部落建立的。首领为女性。
传说中的“阴康氏”部落的先民由于生活在潮湿的自然环境之中,加上劳动繁重,所以不少人得了“关节不利”的毛病。《通鉴纲目》记载“阴康氏时,水渎不流,阴凝而易闷人,郁于内,理滞著而多重膇,阴康氏所以利其关节,乃制舞焉,治于华原”。“教民制舞”可视为中华舞蹈、健身祛病活动较早的源头。“理滞著而多重膇……”约略犹如今天山区的大骨节病,可以推断:塔坡遗址就是阴康氏部落当年活动的主要地点之一。为了对付这种疾病,“阴康氏”部落的先民发明了一种“摔筋骨、动支节”的养生方法。所谓“大舞”,实际上就是一种类似于气功导引的养生方法。其基本作用是宣达腠理、通利关节,达到散瘀消积、保持健康的目的。《路史》中有关“大舞”的记载虽属后人补记,但大体上却与原始文化的特征相吻合。
统治时间:bc5830~5550年前。共280年。
阴康氏后裔在夏商时代流落到陕西漆沮间,大致在陕西省耀县塔坡。成为雍州境内的古方国之一——“华原”。据《夏商国邑考》记载,“华原是夏商时期雍州所辖的众多国邑之一”,“华原”地处漆沮之间、荆山之北、彭衙之西、皇过、云阳之东,显然就是耀州的主要辖地。
朱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