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代表与互助组(1/2)
王李村的样板作用还是很明显的,各村的宣传队和代表们都根据王李村发生的事来推行陈华清在重庆卫制定的一些制度,虽然有些不同,但共同点都是不动土地,撇开土地的所有权,从土地的产出上下手。
在驻扎在各村卫所军的有力支持下,宣传队的工作全面铺开,一些族老被纳入代表体系内,仍旧掌握着村子里的核心权力,但公田的产出被陈华清撬走一部分当作村办书院的经费,也相当于陈华清间接地剥夺了族老们的一部分经济权力。
走访还在继续,陈华清一个村子挨着一个村子的走过去,和村子里的代表、宣传队询问情况,了解问题,同时把流散在各村的难民尽量集中起来,引导他们往重庆卫去。无论哪个时代的农村都很排外,村民们不敢排有卫所军支持的宣传队,但绝对敢排连饭都吃不上的难民。
重庆卫粮食很紧张,但陈华清紧咬一下牙还是能够挤出救济难民的粮食,让大部分难民撑过冬天还是有可能的。当然这种救助不是免费的,难民们得有一定的付出。
半个月下来,陈华清走遍了卫所军新控制的二十五个村子,也把重庆卫的影响力留在了那里,同时建立起以宣传队和代表为基础的重庆卫自己的体系。虽然现在用体系一词有点挂羊头卖狗肉之嫌,但陈华清相信,自己的这一套做法确实是自成体系,和当前大环境下的县官治理有很大不同。
跟在陈华清身边的朱胜把陈华清的做法默默地记在心里,他从内心深处佩服陈华清的胆大,历朝历代敢这样明抢似的分地只有在王朝末期各地烽火时才会发生的事,现在陈华清就敢这么干,一旦事情大条,陈华清绝对会身死名裂。
走访完各村后,陈华清又回到自己的起点王李村,而此时的王李村,已经聚集起了五十五位来自各村的代表。这些代表都是选出来的,里面没有族老代表。
五十五位代表一下聚集起来,王李村还真没那么大的房子容纳这么多人,陈华清便把军营腾出来,让这五十五位代表进驻到军营。
代表们聚集到一起自然不是来串门的,而是想弄懂这代表究竟是干什么的,还有,这宣传队到底在村子里是什么样的存在,跟代表们是平级关系还是上下级关系。问题多而繁琐,陈华清索性便把他们聚集起来,大家一起商量出个章程。
陈华清的这一提议得到代表们的响应,最起码这表明这个代表还是有点身份的,说的话还算是能影响到千户大人的。
在军营的空地上,烧起一堆篝火,虽然寒冷,但代表们脸上却露出笑容。无他,众人经过几天的讨论,各村的代表都把各村的想法报了上去,不论出来的什么结果,大家也总是过了一把官瘾。
军帐里,陈华清还在翻动着自己随身带着的小本本,里面记着各村代表的意见。不得不说,虽然这些村民没什么文化,但多年的生存历练和社会经验补足了他们因长久待在村子里而缺乏的见识。
比如张庄的代表觉得现在外面打仗不安全,便建议陈华清组在村子里组建民团,用来保村卫民,但在最后这张庄代表扭扭捏捏的表示自己可以当民团的长官,让陈华清有些啼笑皆非。不过这代表的建议很正确,卫所军在陈华清的计划里是野战部队,不可能长期驻在村子,现在驻扎在村子只是起威慑作用,卫所军迟早要撤,那为了村子的安全,村子自己得组织人保卫,不过陈华清没想走民团的路子,而是计划仿照后世的民兵连,建设民兵组织。
有的村子代表官瘾比较大,希望陈华清能给他们配几个手下,不然作为一个代表走出去光秃秃的一个人多没面子啊。对于这种建议陈华清自然是果断拒绝,但也让陈华清想到一些问题。光有代表确实不能有效的控制住农村,必须把农民们纳进来,当初在代表提到这个问题时,陈华清便在自己的小本上拿着硬炭笔写上了“互助组”三个字,至于怎么让互助组建立起来,不受族老们的干扰,陈华清暂时只能想到利诱一途,至于怎么利诱,重庆卫的两名铁匠正在干这事。
还有的代表问的就是关于宣传队的事。对于宣传队,陈华清一开始建立宣传队的目的是仅仅为了在重庆卫治下各地宣传自己的政策,但宣传队和卫所军结合起来到了村子里便成了一个小小的行政机构,宣传队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宣传队。
宣传队肯定不能就这样下去,但接下来怎么办,陈华清看着自己小本上被划掉的“村委会”、“村组织”等字眼,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在族老们没被打倒的情况下建立类似村委会的组织,陈华清就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暂时略过这个问题,陈华清合上自己的小本,整了整自己的衣服,走出军帐去见代表们。
陈华清一出来,代表们就上前纷纷问好,同时询问陈华清自己提出的建议是否被采纳了。
空地上摆了三圈长凳子,陈华清先让众人坐下来,然后自己坐在代表们的中间,不紧不慢的回复着代表们。
“建立民团,这个建议提得好,不过现在有卫所军在,民团暂时不需要。但以后肯定得建,至于怎么建,这个问题暂时不好说,到时的情况没人说得上来。”
“大家觉得一个村子就那么几个代表不好工作,这点我认同。因此我觉得在每个村子里成立上那么几个‘互助组’,代表们任组长,这问题就好解决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