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暗流涌动(1/2)
乔瑞华默默喝着茶水,听着杨卫国的慷慨陈词,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如果说自己刚來时,还能在柯正平、邓全忠、贺国洪等人的帮助下,和杨卫国分庭抗争,丝毫不落下风,可随着几次出击的失利,尤其是西交会期间蔡元峰的到來,风向渐渐就有些变了,以前许多保持中立的常委,慢慢有向杨卫国靠拢的迹象,就连他最铁杆的邓全忠也有些令人琢磨不透了,甚至在好几次常委会上,不顾自己的眼色,硬生生地保持了沉默。
而书记碰头会,他就更沒有什么话语权。
书记碰头会沒有一定的程式,也沒有固定的时间周期,只要是书记觉得有要事要商量,随时都可以开,如果讨论干部问題就增加一个组织部长参加,而在许多事情上,“书记碰头会”是最核心的、最权威的,只有“书记碰头会”形成了“一致意见”才会拿到常委会上去研究讨论。
杨卫国就经常利用书记碰头会将他压得死死的,根本就沒有还击之力,就拿今天的书记碰头会來说,乔瑞华提出的“村村通工程”,就遭到了杨卫国毫不客气的质疑。
拿杨卫国的话來说,“村村通”是好事,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武溪目前动工的大项目多,不论是高速公路,还是新机场建设,虽然有一定的中央财政和省上拨款,但大头还是要武溪自行筹集,在资金压力极大的情况下搞村村通是不现实的,要搞,也要等几年后财政资金有余力之后。
对于这点,其他人也纷纷附和支持,事情就算是盖棺定论了。
现在,乔瑞华有些理解,为什么自己下來之前老板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嘱自己,要小心杨卫国这个人,除了一把手先天的优势之外,杨卫国这个人,心思细密,手段老到,加之背景也很强硬,确实不好对付,他就好比是无孔不入的水银,只要有一丝缝隙,就慢慢往里面渗透,等你发现时,已经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了。
而杨卫国现在所说的,是关于提拔云山区区委书记于寒安担任市长助理的,虽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乔瑞华脑海里顿时还是浮现出了于寒安那身板瘦削、面色鹜黑、满脸皱纹的身影。
这个人乔瑞华有一定的了解,他虽然比不了南桥区区委书记陈天桥,在武溪也算是个老牌的区委书记了,不贪财不好色,几乎沒有任何不良嗜好,甚至烟酒都不沾,在官员里根本就是个另类,衣着也非常随便,夏天一件白衬衫,冬天一件军大衣,几十年如一日。
可就这么一个人,却一直都不太招领导待见,有人说他太无趣,又不懂得揣摩上意,因此难讨领导欢心,也有人说他就是个好好先生,在云山区当区委书记,却沒什么魄力,几乎完全被架空,任期内也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不被撤换就算烧高香了。
乔瑞华就很有些纳闷了,杨卫国为什么就要提拔这么一个人呢,市长助理,虽说比起副市长來说还相差甚远,可却也算是一只脚迈入市领导行列了,如果运作得当,又有人助力,成为真正的市领导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題,难道说,杨卫国此举,只是为了让于寒安挪窝。
乔瑞华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水有些凉了,涩涩的苦,心里却更苦。
即便洞悉了杨卫国的盘算,他也无能为力,在人事任命上,市委书记原本就有先天的优势,何况,即便是有柯正平的支持,他在书记碰头会上也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杨卫国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又岂会将这个提案抛出來。
一旦书记碰头会上通过了,常委会上还会有阻力吗,如果是以前,他还有狙击一下的心思,就算于事无补,也让杨卫国不那么好受,可现在心思也淡了,而杨卫国把控了人事任免权,就能不断地壮大自己的实力,也会让更多看到希望的人趋之若鹜地往他身边挤,如此循环下去,以后哪里还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可自己,究竟还能做些什么呢,一时间,乔瑞华有些迷茫了,甚至心头涌起前所未有的无力感,武溪,真是自己仕途中的滑铁卢吗。
……
结束了同林辰暮的通话,杨卫国坐在沙发上怔怔出神,这段日子,心里不知道怎的,一直很浮躁。
林辰暮在电话里,详尽汇报了东江钢铁厂改制的工作,这几天,林辰暮几乎全都扑在东江钢铁厂,其他工作几乎都交给唐凝和苏昌志负责,有什么必须要他亲自处理的文件,也是由专人送去钢铁厂给他审阅,可谓是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可杨卫国却莫名的就有些担心,一百六十多亿的大手笔,就算杨卫国都觉得诚惶诚恐的,不得不再三考虑,细细琢磨,何况一个高新区。
想法是很好,方案看起來也很完美,挑不出什么毛病,可杨卫国却始终觉得有些隐隐的不安,项目越大,方方面面的环节就越容易出问題,况且近百亿的投入,高新区为了筹集这么大一笔资金就连办公大楼都要卖了,万一资金链断了,整个高新区的财政都会被拖垮。
按理说,依照高新区目前的情况來说,解决东江钢铁厂的问題有很多方法,根本用不着铤而走险,选择这一种最激进的方式,在杨卫国看來,这和林辰暮的性格有莫大的关系,从进入官场后,因为各方面的缘故,他一直都顺风顺水的,沒跌过什么跟斗,以至于行为做事越來越理想化,从而忽略了各种潜在的危机。
杨卫国记得,自己外放之前,姜老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