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2/2)
,男人粗手笨脚的干不了啊!这可不是一千年后,遍地伪娘,工坊附近的村里的男人全都是下地干活的,一首老茧,你让他们去捣腾口红模具?开神马玩笑啊,那双手能把模子给捏碎了好不好。好在赵二哥是个讲道理的人,听李想解释了,便也缓和了口气,只是提醒他严加管理,别弄得男女混杂在一起,传出不好听的话来。事实证明,在丰厚的薪水面前,小老百姓哪里会考虑这么多?这边纸坊刚刚开出一月两贯的工钱的招工通知,招工的地方就差点被挤破门!开封的乡下也依然是乡下,土里刨食,一亩地一年的收益也不过两三贯,一个普通的成年男人撑死了能种十亩地,农忙还得全家齐上阵。村里的女孩子那就更糟了,农活儿说白了就是拼体力,再能干的女人,三亩地就得累个半死!所以农村人更加重男轻女更严重些是有着非常现实的经济考量的。而现在,居然有个冤大头愿意一个月出两贯钱雇个干不了重活的小娘子去他纸坊干活?这太好了呀!
李想的纸坊招的大多是手巧的小娘子,有几个已婚妇女也是平日不怎么干农活的女人——实在是干久了农活,便是女人的手也粗的可怕,精细活儿根本不能做,等到确定了人选,选上的跟落选的一对比,擦,这是选美么?被选上的全是村里相对细皮嫩肉的小娘子。而这么招工的连锁反应就是李想招护院的时候,周围几个村里未婚的小伙子一个个跟饿狼似的扑到他工坊门口报名————大龄男青年的心啊,无论青州还是开封,都没什么区别的。
李想开工坊的村子叫做郑村。这名字起得极为简单,村里的人口也简单,大部分都是姓郑的,彼此都沾亲带故。虽然挨着开封,可是郑村的老百姓大部分过得并不富裕。郑村的地不好,虽然挨着河,可是大部分地都是坡地,灌溉很成问题。更糟糕的是,能灌溉的地,大部分居然都是沙地!这时候的人大部分认为种地就是种庄稼,沙地对于大部分粮食品种来说都是太糟糕的玩意了。当日在莲湖村,周围十里八乡的土地,亩产一般都在二三百斤左右,可郑村的地,大部分只能打一百斤出头的粮食。
这样的村子,怎么可能不穷?虽然挨着开封,可是又没有什么好景致,达官贵人也不会来旅游,天知道那位老御史怎么会在这么个鬼地方买了地,一年的出产还不够雇工钱呢!本来就是个清水官,在加上这么个理财法,不穷才怪。
郑村的年轻男人大多都去开封找活儿干了,剩下的净是老人跟女人,农忙的时候男人们会赶回来干活儿,可平日却很少,这也是为什么李想招工,明明女性招的多,也六成都是本村的,而男性一共才要十个,可本村只找到了四个合适的。招护院不比招女工,人品必须可靠,每个护院都需要本村三户人家作保才行。
这次开工比在青州创业的时候简单得多,李想身边的八大金钗对这些工艺已经是相当熟练的了,而李想买的那批女使在青州的时候也在工坊里帮过忙,有这些人带着,新来的女工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并没有像当年那样,一开始的两个月几乎都在磕磕绊绊的学基础。
工坊的工作进展的很顺利,唯一的麻烦就是大家伙儿觉得郑村实在太没意思了,所以都不肯在这里住。过去在莲湖村还不觉得有什么不便的,可现在大家在开封住了一阵子,再要憋在这么个偏僻的地方那真是让人无法忍受。
众人开封跟纸坊之间来回走了几趟,发现其实过去一趟用不了太久,于是欧温仪就提议那边干脆大家还住开封,每天下午做完工可以一起坐马车回来:不过是半个时辰的事儿,一点儿都不麻烦。众人齐齐点头,好容易来到开封,谁乐意整天住在乡下啊!
所以每天晚上,大家还都是赶回城里住,晚上,工坊这边便由程九带着他媳妇牛翠萍管着。牛翠萍本就是个乡下姑娘,对村里的生活没什么不习惯的。
如今李想跟他的这个娘子军团的生活状态很像后世的上班族,每天清早吃了早饭,做上马车赶到郑村上工,中午简单吃点东西休息一会儿,下午收工,坐马车回开封……
大家都觉得这样挺好的,只有李想快要纠结死了:当初是谁跟我怄气,一定要我盖大瓦房?现在房子盖得漂漂亮亮的,你们一个个却全都不去住!哎呦一千多贯呢……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