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沙碧血(3/4)
仙芝惊人的相似,他被赐死后,部下曾经发生叛乱,被镇压后大量旧部转入地下,依靠同情者,屡屡发动针对阿拔斯人的叛乱。“五年前袄教徒孙巴德在呼罗珊,以为艾卜.穆斯林的复仇的旗号举兵造反失败后,胡拉木派也被斩尽杀绝。大食国在宗法院下设教义裁断所,以专门处置这些人。”
“约书亚大人好手段啊,连这等大食王帐的密要都可以刺探的到。”
“他们这些西伯莱人逐利而走,素来是无孔不入的,号称是连魔鬼都可以交易的。”
康大人脸上露出一个难以悉数的复杂表情。
万里之外,正在和家人一起春游的我,心情也很好。
可萨汗国的犹太人约书亚,派人带来一个意料的消息,不出意料,那些犹太大长老团们自认为掌握了一个半游牧的犹太信仰国家,似乎已经很心满意足了,倒是对在东方建立一条的新的贸易线,兴趣更大一些,再加上建立礼拜所的成就,约书亚也因此获得更多话事的权益,用阿罗罕做号召,在国内拉了一班想法相近的人,为我许诺的爵位和领地,不遗余力的到处奔走,直到前年初才到达大马士革。
虽然被称为马扎尔人的可萨汗国和阿拉伯大食因为信仰问题,而正当关系紧张,但这些商业民族似乎依旧有办法,敌对国家的首都里混得好好的。
他的任务本来是负责打通关节,利用犹太人的关系网,以商队名义做掩护在大马士革建立长期的联络点,顺便打听杜佑的消息,但是在巴比伦都城遗址尼尼微古城附近,营建巴格达工地中,却意外遇到当年被俘虏的唐人工匠们。
当初战败后,由于这些人都是身怀一技之长的,被俘虏后大多数人并没有被当作奴隶卖掉,或是受到特别的虐待,事实上由于哈里发本人对来自唐朝先进技术看重,直接被归属与王族所属的各种作坊工场,以教授当地人先进的技术,这些年也为大食国做了不少事情。
由于他们种族特征太明显再加上语言文化的障碍,大食人也不太担心他们穿越万里茫茫沙漠和重重关卡逃亡的问题,渐渐的对他们看管并不是太严格,有一些还被赐予了官职和自由,象我打听的那位杜佑被释放后,已经随商队跑西边去游历了。许多人已经在当地成婚落户了,这些分散在大马士革周边各地,据说也有数千之众,被称为“tahai”的群体,其中一部分,就参与了神赐之土,巴格达新都的营建工程。甚至有人当人了城市核心木兰巴广场的监督。
因此看到故国来人,特别还有人关注寻找他们的消息很激动,还提供了不少重要的帮助。
由于,
老皇帝还京的事宜,还有一大堆东西要筹办,还有一大堆利益纠葛要扯皮,因此事情稍稍上正轨后,我再次老毛病发作,以陪伴家人的理由逃避公事,带着家里的大小女人们,出门春游去了,当然打的招牌是去劝农促耕,视察大唐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和面貌。
此时,正是成都民间被称为采青的时节,在被称为“二月二,龙抬头”的绵绵春雨到来前,各地百姓们会在抓紧清理田垄沟渠池塘,开埂引水,砍掉茶树果木上积年枯败的枝干,修缮围墙房屋,将箱笼里的衣被翻出来晾晒,然后摘下榆树等新发乔木的嫩芽,用盐酱炒炒伴上面糊米浆,调一大锅浓稠的羹汤,叫做讨春,也叫采青。山里的居民还会小范围的放火烧山,将积累的枯枝败叶烧掉,顺便驱赶冬眠醒来觅食的野兽。
在这段时间里。
带着她们到乡下的田庄里去挖竹笋,讨野菜,挖冬眠的黄鳝,吊刚醒来觅食的石鸡,品尝各地应节时令的特色家常菜,在万岁池斗船,放风筝,在岷江上参加祭白龙神,放灯船,看那些鱼户撒下开春第一网,叫做捞春水,在部分冰水还没化的河段,还有人乘晴日正好,潜捕石头下冬眠的美味冷水岩鱼。
然后开个野外烧烤诗会,然后顺便在路过的田庄里,收了一大堆诸如白烟肉、黑鱼干、腊鸭、风鸡、干核桃、柿饼、山楂糕、麦芽糖、甜蔗烧、蒸面酥、糖人、咸鸡子、醋姜黄、豆酤酱什么的,甚至还有去疾避疫草药、凉茶方子之类等,都是各地农庄,军属百姓送的稀奇古怪的土产和各色礼物。当然也不是白拿人家的,回礼都是一些布帛茶盐书纸笔墨,不太贵重却很实用的日用品。
累了就落脚在某个村子里两天,象大多数男耕女织农家一样,顺便体验一番亲自纺纱织布的乐趣,比如和那些女人们一起,亲自采蓝草、浆果、灌叶,调浆上色,在手工经纬的土布上面,随性涂鸦一样的绘画,再用碱水漂洗定色,再亲手缝至成各种随身物件,就算是几尺这样亲手染的五颜六色的土布,也能让小东西眉开眼笑上半天,让初晴裁成一个兔宝宝枕头套子后,更欢喜的不得了,连睡觉也要抱在怀里。
其他的做坛子腌菜,捣糍粑,炒米花,对着飞旋的木轮,做各自千奇百怪的陶艺造型,然后随机烧出灰、红、黑、白、釉面之类的效果。
最多的时候,还是我重操旧业,调羹做菜,女人们给我打下手一边学习,然后拿出大家的各自特色菜来打比拼,除去各种诸如火灾、烫伤、锅漏,还有不明化学品爆炸之类突发意外状况,评比的结果也让人大掉眼镜,最有潜质新人奖,居然被笨手笨脚的阿汶给拿走,作为奖励免除三天的床务安排。
评价的最中规中矩的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