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尝试(1/2)
晚上太福和太财回来,得知两人在学堂还是很适应的,林雨就放心了。从此兄弟俩也就放心在林雨这里住下了。
兄弟俩的事儿告一段落,糕点定做也逐步走向正轨,林雨就要开始琢磨新的致富渠道了。
修鞋机从拿回来就没怎么用过,林雨是想着把修鞋机送到林雪家的,她们婆媳两个用修鞋机纳鞋底,一天可以纳出来好多双,到时候便宜一点卖,很快就能占领市场。到时候不仅是厉云县,周边的稷山县、华山县、夜游县乃至禹州、胡山国都是可以卖到的。能做多大,这就交给林雪一家了。林雨自认为没有这个天赋,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不过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林雪一家的人品在那里,交给他们,她很放心。
苞米泡到第十天的时候,就开始有些发酸、发臭,上面结了一层白色的泡沫了。不管是丁家掌事还是天星,谁都说林雨糟践了东西,连林珊都有些气苦了。她的粮食坏了,她本来就够担心的了,这下子彻底让林雨弄坏了!
林雨也不多做解释,这个做东西的方法,她只有小时候见姥姥弄过。能不能做好,她也没有把握。但是只要把面做出来,后续的东西,她是经常见妈妈做的。只有前面这段是最难的。
林雨把泡出味道的玉米粒用笊篱捞了出来,用清水细细地淘洗两遍,然后装到了一个个的木桶里,准备到鲁大叔家推水磨。
林珊凑近了,一闻,又忍不住捏了鼻子,道:“雨姐,这洗完了还是又酸又臭的!霉味儿是没了,但是这酸臭味儿也忒难闻了!”
林雨一遍淘洗,一边道轻笑:“也许你吃上了就会觉得这个味道好呢?”
林珊赶紧摇了摇头,道:“我怎么会觉得这个味道好?难闻死了!这不就是泡坏了的味道吗!”
“酸甜苦辣,每种都能够做成食物。酸有醋、甜有糖、苦有野菜、辣有葱蒜,你能缺了哪种?”
“那雨姐你这要去推水磨,是用苞米做豆腐吗?可是这豆腐是臭的?”林珊拧着眉毛,水磨都是磨豆腐、磨大黄米、磨粘高粱什么的,还真不知道苞米也能磨水磨。
“臭豆腐?”林雨笑了一下。这时候还真没有臭豆腐!不过可惜的是,她在现代的时候不吃臭豆腐,所以也不会做。“不做臭豆腐。苞米怎么会磨出豆腐呢?”
林珊见林雨笑得神神秘秘的,便也不再多问,她对这些坏了的苞米已经不报任何希望了。
林雨去磨坊找了车过来,把洗好的几桶苞米都装上了车。
第一次尝试,林雨是一定要看着的。她和林珊把门锁了,就跟着来了鲁家磨坊。
鲁家人口多,虽然做磨坊难免有粉尘飞扬,但是每天晚上打烊之后,他们都会把磨盘收拾得干干净净。尤其是水磨,洗得没有一丝异味儿。
毛驴把水磨拉得特别快,眼睛被布条缚住,就围着磨盘不停地转啊转。林雨就负责往磨盘里加掺了水的苞米。一会儿一桶,一个时辰就磨完了。她一共磨了泡完的苞米七百多斤,共花了三十文钱。又用笊篱给他们捞出来了五斤的苞米粗皮给鲁家。
回到家后,林雨把磨好的玉米末和水又重新搅拌了一下,防止它们沉淀。然后用前两天吊在房梁上的豆腐包布一舀舀地往空缸里过滤,把两口缸都占了。
林雨的房子本来就小,如此一来,就更显逼仄了。不过她依旧忙的不亦乐乎,连晚饭都是林珊做的。
第二天,近了下午,林雨用水舀把缸里的水一点点舀了出来,下面就是已经变得凝固住了的玉米粉了。把上面黄色的玉米粉慢慢挖出,下面白色的就是玉米淀粉了。
林雨记得姥姥说过,玉米粉里多掺点淀粉会比较好吃,于是,又把淀粉和到了玉米粉里许多,这才分别装到藤筐里继续沥水。
又控了两天的水,林雨赶快拿了一团玉米面,加了点温水和了一下。和软了之后,做成厚厚的面饼,又放到沸水里煮了一小会儿,就捞了出来。这时候,外面的面就烫熟了,里面的面还是生的。这样是为了让面团的粘合性更好些,做出来的东西也更韧些。
再次和匀面团,林雨把一枚汤套、套在了拇指上。
林雨要做的这道美食叫酸汤子,是现代时候她家乡的一种特色小吃。粉少者为汤子、粉多者为馇子。汤子有汤,味道发酸,馇子筋道,味道发臭。所以叫酸汤子、臭馇子,做法都是一样的。
做汤子和馇子的面叫汤面,汤套则是做汤子和馇子的必备工具。
汤套是用薄铁片剪成一个锐角的扇面,然后将其卷成的一喇叭状小铁筒。制成的汤套大约一寸半长,大头比手指略粗,小头比筷子略细。使用时大头朝手心方向,小头从指缝间穿出。前两天,林雨特意去定做了四个。
接下来就是攥汤子了。之所以叫攥汤子,是因为在制作汤子的过程中,要维持锅内的水沸腾,然后取适当大小一团汤面合在双手中间,双手十指用力内合,压在面团上,使其在压力作用下进入夹在指缝内的汤套里。同时甩动双臂,使汤面从汤套内蹿出,在空中被甩成一条漂亮的弧线,最后落到下面沸腾的开水锅里。攥一下,蹿出一条,所以就叫攥汤子。
攥汤子是一个技术活,当初老妈就喜欢这口儿,经常在家做,林雨看着好玩,也就学着做了。攥汤子一定要避免甩到锅外面,也要防止锅内的汤条堆积一处,粘连成团。如果成堆了,要及时用勺子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