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戎州往事》

新笔趣阁(biqugelu.com)

首页 >> 戎州往事 () >> 第134章 洪水 洪水围城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biqugelu.com/59073/

第134章 洪水 洪水围城(1/1)

第二十八章:洪水

二、洪水围城

李轼晓得方二和钟益生说的就是1966年那次大水

1966年8月,洪水铺天盖地般袭来,金沙江和岷江同时涨水,持续的时间也长,是李轼有生以来经历过最大的一次洪水听老人讲跟清朝末年的那次大水差不多,当时是船停大什字街头

这次洪水,李轼是亲眼见识了金沙江江水上涨了二三十米,把岷江的水位都抬高了,北门那方岷江水淹至洞子口一带,东门水淹到合江门街口戎州城南边和西边地势最低,城市南面的街道原来高出金沙江水面20多米,此时可走船了城南一线的麻线街、下走马街、上走马街、栈房街、光复街等街道是顺着金沙江而建的,现在全部成了水巷城市西郊是一个狭长地带,在山与金沙江之间夹着一条内昆铁路、一条宜柏公路金沙江的水从凉江沟倒灌进来把从城区通往柏溪镇的宜柏线截断了,城区和郊区被洪水分开

西郊一带的房子只要是地势低的,全泡在水中人民一村全淹没在水中,那几天,家住一村的方二和兄弟两人,正忙着把门板卸下来,把木**拆了,扎成木筏,装着家里那点东西,漂向高处的铁路二村地势高一点,淹到门前,成了孤岛,三村、四村已泡在水中,淹至半墙,房顶还留在外面宜柏公路沿线低洼处全没入水中,柏溪镇几近淹完洪水退后,一村的居民房子全毁,方二他们都搬家了

钟益生家在光复街,水一直上涨,好在家中也没啥东西好带走的,整条街全部被淹,水深得来形成涌浪,一浪一浪地拍过来直到水淹过门坎,钟益生他们才撤退到大南街小学避险后来水退后,还在家中捉到小鱼

那几天,李轼和杨建国在抢险的船上帮着抢险李轼和杨建国原本在江北的机械厂干活路,岷江轮渡早已封渡,没法过去上班,转而参与防洪抢险船从西往南行,沿途的洗脚桥、凉江沟、泥壕口等靠水一带的房子都被淹被毁他们眼睁睁看着那些房子在水中慢慢地晃动,像儿童的玩具积木一样,一点声息都没有,突然间就慢慢瘫倒那房屋倒塌前,瓦背上全是耗子、爬壁虎之类的小动物在乱爬乱窜人员和财物都撤离了,从洗脚桥到泥壕口一带的房子都是一些民宅,那时老百姓家也没啥财物,剩下空房和桌椅板凳,房子一散架,木器、木板、房架都飘浮在水上有些房屋并不是被水冲垮,而是被水浸泡垮的

平日的金沙江在中坝这段的江面不过200多米,而此时的洪水已经把中坝和犀牛荡没入水下,洪水漫延到铁路线,江面得有2000米宽,洪水莽莽沧沧,江心的激流乱挤乱涌,裹挟着庄稼、树木、家具、房屋,家畜尸体喧嚣着奔下游而去李轼看到了金沙江最狂暴的本色,整个城市好像都在洪水中**、摇晃,李轼第一次看到了那种让人震撼的自然力量

沿江一带,人都在抓紧后撤,人在发飚的自然面前显得有一点力不从心地处麻线街和下走马街交口处的南华宫,面南的大门已经被水封死,水已进到第一进院子南华宫是粮库,正在全力转移粮食,南面大门被水堵住了,就从东面邻近的和平街打开一个通道,抢运粮食走李轼和杨建国赶到时,南华宫内一片狼藉,地上到处可见打散的麻布口袋,大米撒得满地都是,一堆一堆的,没有人再管它,只顾抢搬粮库里的麻袋那麻布粮袋二百斤一个,李轼和杨建国体单力薄,一个人根本扛不动一袋,两人抬一袋也不行,那麻布口袋胀鼓鼓的,没有供手抓的地方,空手根本抓不往,忙了半天,功效太差,只好撒走,怕忙没有帮上,反而帮倒忙

白天,在工业街石梯处看涨水最直观,看着那洪水沿着石阶一级一级地往上涨,最快的时候一个小时就上涨一米洪水一方面从正面往上涨,一方面从原来相连的水道往里倒灌,洪水沿着凉江沟倒灌进人工湖,洪水再涨50厘米,就可进入李轼家的院子,并且截断他们的退路夜晚有人值守,居委会已经通知各家各户,晚上不要睡死了,警觉点,以锣声为号,一旦锣声响起,大家就赶紧撤离9月2日,洪水达到最高位,终于上涨乏力,开始消退,全市的人都终于松了一口气

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洪水,在持续了一段时间后终于退去,另一场大“洪水”——文化大革命又泛滥过来9月上旬,李轼他们接到通知,回校参加文化大革命,带着前一场洪水的印象,他们又被卷进了文化大革命的“洪水”之前社会上的抄家、破“四旧”、刷写大标语的红色海洋,他们都是局外人,只是冷眼看着一回校,就把他们这批学生都卷进去哪个也没想到这场大“洪水”居然持续了10年之久他们的命运由此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状态提示: 第134章 洪水 洪水围城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