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5张良拾履(1/1)
第一章5张良拾履
——宽容是力量强大的美德大丈夫有大智慧,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宽以待人,方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动对方,赢得名利。
张良是战国时韩国贵族的后代,年轻时曾趁着秦始皇出游,约一个壮士一起刺杀他,失败以后,便隐姓埋名,逃到了下邳,为了躲过秦朝官吏的缉捕搜查。他就在下邳住了下来,一边钻研学习兵法,一边等待报仇的时机。
有一天,张良一个人出去散步,走到一座大桥上,看见一个老头,坐在桥头上。( 千千)他一见张良过来,故意把脚一甩,一只履(鞋子)一下子掉到桥下去了。最新章节全文阅读
老头儿转过头来,很不客气地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把我的鞋子捡上来。”
张良听了很生气,觉得他太无礼了。可是再一看,人家毕竟是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就忍住气,走到桥下捡起那只鞋子,上来递给老头儿。
谁料想这老头儿竟然连接也不接,只是大模大样地把脚一伸,又用命令的口气对他说:“给我穿上。”
张良低头想了想,既然已经把鞋给捡上来了,干脆好人做到底,就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拿鞋给老人穿上。
那老头儿这才微微一笑,可是连声谢谢也没说,站起来走了。
张良觉得这老头儿有点奇怪,反正自己也没有什么事,便跟在老头儿身后,想看他往哪儿去。
老头儿走了大约一里地,才转过身来,对张良说:“小伙子,你的人品不错呀,我倒乐意教导教导你。过五天,天一亮,你到桥上再来见我吧。”
张良听他说话的口气,知道这个老人是个有学问的人,便连忙拜了几拜,很恭敬地答应了。到了第五天,张良一大早就起来赶到桥上去,谁知老头儿已经先到了那里。老头儿有些生气地对张良说:“你跟老人家约会,就该早一点儿来,怎么能叫我等你呢!”张良连忙认错赔不是。那老头说:“你今天就回去吧,再过五天,早一点儿到这里来。”说完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又过了五天,张良一听见鸡叫,就赶紧起床跑到大桥那边,他还没走上桥,就见老头儿已站在桥上。老头儿看了张良一眼说:“过五天再来吧。”
这次张良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到了第四天半夜,他不敢睡觉就赶到桥上,静静地等着天亮。过了一会儿,只见那个老头儿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他一见张良,露出慈祥的笑容说:“这样才对呢!”说罢,从宽大的衣袖里掏出一部书来交给张良,说:“回去好好地读,将来可以给国家出点力。”
等到天亮,张良趁着晨光,拿出书来一看,原来是部周朝初年姜太公编的《太公兵法》。从那时起,他就刻苦钻研兵法等待机会。
不久,各路义军纷纷扯旗造反,张良见时机已到,便结交众多侠客豪士,拉起了一支反秦的队伍。
后来,张良见着刘邦,经过交谈,觉得刘邦大度识人,是个英雄豪杰,于是敬他如主人一般。刘邦也认为张良有满腹韬略,把他当老师一样看待。萧何见二人如此投机,便劝他们投奔项梁,共图反秦大业。
于是,刘邦和张良率领大队人马,往薛城投奔项梁。项梁闻报大喜,亲带众将迎出城外。
后来,各路诸侯连夜商议灭秦之事。张良趁此机会,打算恢复韩国。项梁采纳了张良的建议,于是,让他找到韩国公子韩成,立为韩王,同时封张良为韩司徒。项梁又拨给他两千人马,令其攻取韩地。张良拜别项梁与刘邦,领兵而去。
张良拜别以后,寻到韩王成,攻下韩国旧地,建立了韩国,韩王成封张良为相。后来,张良领兵在颍川郡一带打击秦军,听到刘邦路过此地,便特意带兵前来辅助他攻击咸阳。又过了几年,他跟随刘邦出谋划策,为灭秦战项羽立下大功。西汉建立以后,因其劳苦功高,刘邦封他为留候,并且称赞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十分敬重他。
智慧解读:
宽容是力量强大的美德,宽以待己,可以修养心性,去掉内心的烦躁,使自己在生活和事业中随时把握好方向与分寸。宽以待人,能为自己营造一个轻松的环境,别人也会因我们的宽容而心生感激,相信我们的人格,从而尽力提供帮助。
反之如果我们面对别人的百般刁难而以牙还牙,反唇相讥,那么事情会走向失败的那一端,人生难免会留下遗憾,有的时候退让并不代表懦弱,忍一时之辱,方能得一世之荣,张良面对老头的“无理取闹”若不能一忍再忍,那么历史上也就不会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丞相张良了。所以,做人做事一定要宽容,这是让你走向成功必备的素质之一。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