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五章 夜间(1/2)
又是一天战斗过去,在曹军的竭力死守之下,孙坚军仍未能破城。
然而这一日里,曹仁所守之东门所遭受的攻势格外之轻,而另外三门所承受的压力则大了许多。
曹仁最终还是没有发兵至其他三门增援,以至于东门损失寥寥,伤亡者尚不足二百人,而另外三门则各折损了千人左右的兵力。
眼下的情势很不妙,城内可战之兵大约还有一万五千左右,而孙坚大军至少还剩五万之众。
这样下去,究竟还能坚持多少时候?
在孙坚大军刚攻破宛城的时候,求援信就早早地送往了官渡战场,然而至今还未得到什么回复。
许昌至官渡之间的距离并不算遥远,快马加鞭的话两三日便也能赶至了,如今迟迟没有音讯传来,恐怕是曹操那边也对眼下之局势感到万分棘手,难以决断。
“子孝,我闻今日敌军攻东门之势甚轻,汝何不遣兵来援助我等?”议事厅中,于禁问曹仁道。
“恐有诈耳。”曹仁简单明瞭地作出回答。
于禁沉默不语,这的确是需要慎重判断,万一真是敌军的计策,为的就是引走东门的守军,那么贸然分调兵力,所引发的后果会很严重。
“文和先生,你怎么看?”见曹仁、于禁二人犹豫不语,一旁的李典向谋士贾诩问道。
“必是敌军之诈。”贾诩双目微阖,此时闻得李典问话,连眼皮都不抬,断然说道。
“先生何以知之?”曹仁见贾诩说的肯定,只道其心中必然有数,早已洞悉其中缘由。
“想当然耳。”贾诩缓缓吐出了这四个字。
众人一头黑线……想当然耳?这个理由也太随便了。
面对众人发窘的神情,贾诩理都不理,这本来就是自己“想当然”推算出的结论,若真要详细问理由,天下哪有那么多理由给你一一解释?
“文若先生,您怎么看?”贾诩“想当然”三个字一出,众人又感到不确定了,于是李典又向荀彧问道。
荀彧是曹操帐下头号谋士,资历最深,身份也最为贵重,因此李典在向荀彧提问的时候,语气也恭敬了不少。
荀彧捻着自己的胡须,显然也在沉思着。
究竟是围三缺一,还是诱敌之计,老谋深算如荀彧者,此时也陷入了两难。
毕竟天下最难测者便是人心,孙坚独霸一方,帐下能人想必也不少。曹操这些年所关注的一直是中原和北方,因此荀彧对身处江东的孙坚势力所知并不深,对其帐下谋臣的性格也都不甚了解,其如此行为最终目的究竟为何,荀彧一时之间也无法确定。
其实平心而论,荀彧认为这确实是敌军的诡计,但是另一方面,他又有些不想承认这一点。
无他,从今日来看,其他三门的攻势实在太过猛烈了,如果东门面对着那么微不足道的攻击,却又占据着和其他三门同样的守备力量,那么对其他三门而言就会显得更为不利。
如果将东门的守备平摊至其他三门,情况或许能改善不少。
“明日再看看情况,如果明日孙坚军对于东门的攻势仍然和今日一样薄弱,那么子孝将军则可考虑分派一些兵力到其他三门。”荀彧最终还是如此说道。
听到荀彧的答案,贾诩眼神一黯。
贾诩的直觉告诉自己,此必是敌军之诈,但是他没有坚持争辩下去。
荀彧是曹军谋臣中的第一人,他既然做出了决断,自己也没有与其争辩的必要。即使荀彧本人是谦谦君子,不会对此计较,但那些武将们都十分敬重荀彧,如果自己与其唱反调,定然会引得那些武将的不满。
毕竟自己在曹营之中,资历和根基都很浅。
“难道说,曹操也即将就此完蛋了么?”出了议事厅,贾诩仰天一声轻叹。
自己如今该何去何从,是坐等许昌城陷之后顺势投降,还是……
即使平时沉静如水的贾诩,此时的心绪也感到了一丝繁杂。
————————————————————————————————不止是贾诩不安,许昌城内很多人都不安。
曹操的老爹曹嵩不安,他可是曹操的老子,许昌城破,他肯定首当其冲,是孙坚军最先要抓捕的对象。
坐在皇宫中的汉帝也不安,这位不知未来将会如何的大汉天子只能躺在床上一味地感叹自己前途多舛。
曹操的妻妾们更不安,曹嵩被抓到的话大不了一死,如果运气好的话孙坚或许根本不屑拿他怎么样。然而她们就不一样了,如若她们落入孙坚军手中,不知会面临怎样的噩运呢?
相比这些惴惴不安者,许昌城内的百姓则显得没那么害怕。屠城?是的,这是乱世中常见的现象。但是许昌城好歹也是当今大汉的都城,孙坚破城后肯定是要立马奉迎天子的,既如此,他就不可能大肆屠城,所以恐慌情绪倒并未在百姓之中流传开来。
高顺府内,郭萃和曹铭也在惶恐不安着,她们恐慌的理由和曹操的妻妾们相同,唯恐自己被掳后遭逢不幸的待遇。
“两位姐姐,依我看,倒不必对此太过担忧。”貂蝉见二人眉宇之间尽是忧愁之色,心中不忍,便开口劝慰道,“许昌若破,则曹孟德必亡。届时曹孟德帐下文武,要么战死,要么另投他主。高将军不但是当代之名将,更是才名享誉天下的名士,孙文台若擒得我等,必然会挟我等以求高将军归顺之,因此定不会刁难我等。”
虽然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