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北极前奏(2/2)
洋:“刚才见老师挺器重魏师傅的,他也一同去北极吗?”董洋洋点了点头,“魏师是船舰机械方面有名的工程师,这次特地邀请过来帮忙的。”
酒过半席,郑老师从头桌过来,让我与孟蕾做代表,与上席的人打声招呼。为表尊敬,我带上酒杯,孟蕾不喝酒,端了茶水,二人来到头桌。我暗地数了下人头,一桌上坐着十二人,年龄全在四十至六十之间,郑老师从自己左边开始向我介绍。身为晚辈,郑老师每介绍一人,我与孟蕾恭敬的与他对饮一杯,彼此说些久仰之类的客套话。一圈下来,一个酒嗝,别的全没记住,光记住整桌人名字后面的头衔不是专家就是教授,还有主任、所长、船长各一名。
千年荒原,万年冰川,远航北极的计划紧锣密鼓的进行着。这次我们作为受邀人群,比任何一次出行都要轻松,唯一给我们制造紧张气氛的就是于兴旺时不时的向我们读一段关于北极方面的文献,时时告诫着大家不可掉以轻心。
于兴旺告诉大家,我们通常所指的北极泛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含北冰洋绝大部分海域,它是人类文明的禁区,是海洋中的沙漠。自古以来,多少探险家、野心家想要在地球的最北边开通一条航道,而将生命献给了这面广袤的冰寒海地。于兴旺的话把我带进了崇高的境界,仿佛此行我们不是受聘于人,而是怀揣着奉献的精神,进行着人类历史上一次既伟大又神圣的开拓。若不是预收了郑老师的一万块“大团结”。我想我们今日的壮举,定将永垂不朽。
出发前,郑老师登门向我们汇总这次航行的线路和规划。国家机关办事自然不同于个体,光航程线路计划就列了二十多页,密密麻麻的黑字,规划着可预见与不可预见的各种因数。我对郑老师递过来的所有资料并不感兴趣,反正这次不似之前出海,不是由我领衔,后面作计划的专家大有人在,我只需跟着领导,跟着团队就行,至于我的作用,也只有到了失踪科研船附近才能用上,于是礼貌性的翻看了一下,把它转手交给了孟蕾。
出发时辰不日即到,一行人整装待发的集合在天津港口,原以为这次替国家办事,港口会人山人海,锣鼓喧天,数不尽的观众和学生整整齐齐的排列等候,每人手中举着一面红旗,摇曳着欢送英雄远航。到了现场,才发现根本不似心中所想,整个口岸,除了一群为数不多的家属凄凄寒寒的挥泪告别亲人,就只剩下几位与此事有着直接联系的领导叮咛又嘱咐。
此次同赴北极的有四十多人,其中一半人我都在酒宴上照过面。此刻这些人正在把握最后一点时间与亲友告别,我们几个没有人好告别,正所谓无事一身轻,大头触景生情,一边登船,一边嘴里念念有词:“风萧萧兮易水寒。。。。。。”
此番海洋总局提供给北行的队伍是一艘改装的中型船舶,这种船舶一看就知道它的结实灵便远非二叔的“男儿号”能比拟。船舶分为上下两层,船身为钢构焊接式,漆色白底蓝条,采用目前比较先进的喷水推进式动力,船的前身是仿照军用舰艇而造,这样造的好处就是在行驶中,水的分流对船身的阻力降到最低,船舶的中部采用的是客轮模式,上下有机结构,再加上超大的机舱和储物室,在降低船坞重量的同时,又能续保最大的远航功效。船舶的后尾不仅设有专门的无线感应装备,还设置了皮艇舱。最重要的,这首专门为北渡改造的船坞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成功号。寓意此行马到成功。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