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3.第783章 拍卖(四)(1/2)
一旦李延寿决心准备将无法出手商品全部运回大唐,这下倭商真的有的慌神了,唐商不顾损失也要维持价格的决心已经很明确了,要不按照唐商的价格购买,要不唐商将货物运回大唐,下定决心不会降低价格。
李延寿还不知道严力返回平安京商谈的结果,但是李延寿自有自己一套打算,因为拍卖会的时间确定在严力离开后的第十天,不管严力能不能谈成保税区的事情,李延寿必须把唐商的损失减少到最低,实在不行的话,再让吕泰新将剩余的货物带回辽东半岛。
至于严力提出来将货物放在东泽岛的想法,李延寿根本就没有考虑过,主要还是资金的问题,这些唐商不可能把这么一大笔的资金闲置在东泽岛上。
虽然将货物运到辽东半岛要绕一些远路,但是却能剩下几个月的时间,而且也能从辽东半岛购买一批货物,算起来也比较划算,这时候商贾斤斤计较的性格表露无遗。也正是因为这些唐商的计较,让吕泰新在返回辽东半岛的时候,挽救了大同江城和平壤城的命运,改变了辽东半岛东部的战局。
李延寿当然不会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严力身上,严力的想法对于李延寿来说很难实现,因为以前根本就没有先例,这种所谓的保税区就是唐商在海外的独立王国,周边国家哪有这样的事情,也亏是严力说出来,不然李延寿一定认为他疯了。
李延寿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自己的计划,有了小野小町帮助,让李延寿认识了一批摄津的贵族和倭商,这些倭商愿意跟李延寿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加上已经拉拢的一些倭商,李延寿的信心已经上升到六成。
平谨严也希望李延寿能把手中货物全部卖掉,而且价格越高越好,这样自己抽税才会越多,所以平谨严在心里上比较支持李延寿,但是平谨严却不能明着表态,否则会被人攻击的。
就在拍卖会的前一天,李延寿突然举办了一场品茶会,这时候倭国还没有学会喝茶,陆羽的茶经还没有传到倭国,虽然倭国也有一些茶树,不过那些品种、质量已经退化了,还是一些僧人从大唐带到倭国的,所以品茶的习惯根本没有在倭国流行,更不要说什么倭国茶道了,估计再等几百年才会形成。
李延寿也是无意中发现这个商机的,因为李延寿以前只喝茶汤,根本没有接触过清茶,就算当时在辽东半岛的时候,李烨也只是用茶盏请李延寿喝茶,并没有给李延寿演示什么茶道。
不过,以茶汤形式的茶道还是流行很广的,李延寿当时根本就没有多想,直到有一次李延寿看见叶婉在向小野小町演示茶道时,突然发现所谓的清茶也能与茶道进行完美的融合,立即萌生了一个以茶道推广瓷器的念头。
一旦什么东西跟高雅品味相结合,价格、档次自然水涨船高,这可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不是用钱就可以买来的。虽然唐商手中的瓷器跟茶道沾不上边,但是李延寿相信自己一番运作后,一定能打动这些倭商,让他们感觉喝茶是一件非常享受、有品位的事情,到时再推销瓷器就容易多了。
茶艺表演在官驿中进行,李延寿专门邀请了一些摄津贵族和他们的妻妾,表演者自然是叶婉和小野小町,这让不仅能体现茶艺的高雅,而且还能展现大唐和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这在后世商业运作上屡见不鲜,但是现在李延寿却是首创先河。
这场茶艺表演让李延寿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会场的布置、参加的人员,表演的环境和气氛、丝竹伴奏的培训,就连叶婉和小野小町穿什么衣服,李延寿都要一件事一件事的过问才能放心。
李延寿希望这次通过茶艺表演,在倭国传播大唐的茶道,把茶道定位在高档享受的层次上,从而在倭国上层贵族间交流。那里茶具、茶叶已经不是什么商品了,而是一种生活和身份的象征,通过茶艺提升茶具、茶叶的倭国的销售,反过来影响茶艺的推广。
叶婉和小野小町已经在小范围内演示过茶艺,反应相当的不错,无论是平时自己享受,还是待人接物都是很不错的交流方式,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能让倭国贵族奢靡享受的氛围罩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不少摄津的贵族女性都愿意通过跟叶婉、小野小町学习茶道,提升自己的品味和韵味,这可是刚刚流行起来的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无论是表演者,还是对于欣赏者和品茶的人都是一种从味觉到视觉的盛宴。
因为有了倭国贵族的参与,那些聒噪的倭商也变得斯文起来,眼前台上身着大唐、倭国宫装的叶婉和小野小町表演者,一旁是雾气氤氲的红泥小炉,一旁是精美绝伦的茶具,档次和品味立即让人不敢造次。只见叶婉手托茶盏旋转闻香,举手投足皆顺应小野小町的琴声起承转合,给人以美的享受。
茶艺师的表演不但要熟练掌握茶叶鉴别、冲泡的水温、时间等技术问题,还要讲究整个冲泡过程中操作的艺术美感,一举一动之间无不透露出一种韵味、一丝遐想,让人屏气凝神用耳凝听、用心感受,最后用味觉去感悟人生的苦涩回味甘甜。
茶盏中的茶汤青翠、明亮,一边欣赏了茶叶在茶盏中从下而上、翩翩起舞的感觉,一边看到丫叶在茶盏中慢慢舒展开来的过程,让人赏心悦目,闻一下清香扑鼻,抿一口甘甜爽口,回味无穷,淡淡的苦涩代表了人生的艰辛,回味中的甘甜犹如人生的巅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