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第194章 朝堂纷争救辽东(一)(1/2)
严力这时候算是彻底清楚李烨的目的了,只要李烨能保证辽东半岛海上的优势,在敌人来犯前做好大行城、大同江城和平壤城的防御工事,短期内只要不是几万人同时进攻,敌人根本无法突破李烨在辽东半岛的立体防御。
“请三郎放心,只要某在辽东半岛一天,就绝不会让敌人跨进城池半步”,严力拍着胸脯向李烨保证道。
“某走后,会给你留下四艘船只,你在辽东半岛招募五百名水手,加上你手上的一百人,组建成辽东水师,记住一定要配合好速拉丁的行动”,李烨这次准备将九艘福船中的五只带回新城,留下四艘福船给严力,船只现在是少了点,但是短时间内应该够用了。
“四艘船”,严力的脸色一下子黯淡下来,哭丧着脸道:“三郎,能不能再多给两艘,四艘船装不下六百人啊”,严力跟李烨讨价还价。
三百石福船最多可以承载五六十人,就是六艘福船也放不下六百人,严力这是在跟李烨哭穷。“某知道这些船只不够你用,不过现在的船只就这么多,还要运送辽东半岛和新城的物资,等新城的船厂有了新船,某就给你送来”,李烨也想在辽东半岛保持一个较强的水师,不过现在的条件根本就没有这个可能。
严力哀求了半天见李烨就是不松口,便往李烨身边靠了靠道:“不要三郎多给某装配一些手雷也成”。
“这个……”,李烨没有想到严力会提这个条件,手雷在海上的作用不算大,遇到风雨天气就不灵光了,不过严力既然提出来了,李烨也不好反驳什么便道:“现在新城的火药坊还没有建立,等有了手雷某第一个给你”。
严力通过两次海上的剿匪发现,手雷在近距离作战上的用处很大,所以希望李烨能多给自己配些。手雷在海上作战短期内还是有一定的优势,在火炮没有出现之前,暂时将就一下吧。
李烨起身陪着严力沿着海边往回走,李烨用手指着大海道:“其实,大海就像一个无边无际的大牧场,不仅可以在海里打渔,而且可以在海里养鱼,终有一天大唐的许多地方都可以吃到大海里的海产品”。
“海里还能养鱼”,严力瞪大双眼好奇的看着李烨。
“为什么不能,你不是看见某让人往稻田里到鱼苗吗?而且新城里挖了无数的水库是做什么用的”,李烨给严力解释道。
严力辩解道:“那不一样,水库才多大,大海比水库大多了,鱼放进大海里还能收获吗?”。
“不错,你难道没有注意过草原放牧与临河村养殖基地的区别吗?我们难道不能在海上也建立一个养殖基地,用渔网养殖各种鱼虾,所以说大海就是一个巨大的牧场,虽然不是养殖牛羊,但是可以养殖鱼虾,这还不是一样吗”,李烨慢慢的给严力解释道。
中国从古代就开始养殖鱼虾,最早春秋战国时期的范蠡在《养鱼经》中就详细的记载了如何饲养鱼的办法。北魏的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中也记载了养鱼的详细过程,但是因为各种原因,随着时间的流失,古代人会养鱼的人越来越少,养鱼的技能也在慢慢的流失,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李烨需要扭转这种状况,所以在开挖沟渠的时候,也开挖了大量的水塘,这些水塘的面积相当大,一般都在十亩左右。这些水塘当然不是仅仅为了养鱼,而且还有排洪蓄水的作用,同时李烨在崂山上计划修建大大小小十几座的水库,除了供应新城以后的日常用水和工业作用外,就有饲养鱼虾的想法。
“那以后不是就像种庄稼一样,可以养殖鱼虾了吗?”严力终于开窍了。
“对,新城的土地不多,最大的资源就是利用海上的优势,这次某回去准备把海产品的深加工工厂搞出来,到时新城的鱼虾就可以运送到很远的地方,即使是长安也可以吃到新城的海产品”,李烨的想法是将新城的鱼虾进行加工,方便长途运输,扩大新城产品的销售范围,以后在大行城里也会建立相同的工厂。
严力没有想到,一件看似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在李烨的手里竟然变得如此神奇,不由得对李烨有了另外的想法。“三郎,大海里真的有好多好东西吗,不是说有海怪吗,你不怕吗?”严力也听过许多关于大海的传说,比如世界的尽头什么,对海洋既爱又怕。
“那些都是神话故事,没有人看见过,就像上次我们见到的鲸鱼,其实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可怕的是我们心里的无知。就在我们南方的大海上有许多的岛屿,那里的气候非常适合种植庄稼,只要我们占领了那里,整个大唐就不会再有饥饿了”,李烨解释道。
“真的吗?三郎准备什么时候去,某也想去看看”,严力有些迫不及待的想去看看,那里到底有没有李烨说的那么的好。
“现在还不是时候,等一千石的海船造出来才行,而且那里的气候炎热,与我们这里的气候截然不同,冒冒失失的过去,很容易生病,所以短时间内还不能到达那里”,李烨也想马上去占领琉球群岛和南洋地区,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没有经过适应性训练的北方人很难适应南方的气候,冒然去南方很容易生病,而且是非常致命的。
李烨准备了两条南下的计划,一条是沿海岸线一直到江南东道的明州外海(现代的舟山市外海),那里的岛屿密布,如果能找到一处落脚点,可以作为前往琉球群岛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