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书房读史(1/2)
中午吃过羊奶后,末月趁赵氏忙着织布,又分出神识接管了一号虫身,扑哧着翅膀飞向书房,寻着书架找起史书来,她只见满书架上,满是孔孟之学,周闻杂记,在最下层却是春秋、左传、吴越春秋、史记、汉书...等耳熟能详的书名,难道这世界的历史也跟古中国仿佛。
或者说这里就是古中国?如果是古中国,那么只要她修炼有成,长久的活下去,就有回现代的可能?末月心里一时充满对前生世界的向往,现代啊!那个言论自由,有冰箱、有空调、交通便利、服装随意的生活方式,是古代在繁华的生活都比不了的。
网络电脑、众多游戏、让她想的百抓挠心,还有,现代那并不重视她的父母,她还是想看看他们一生喜乐的生活......末月心中百般念头闪过,最终,用虫脚将史书按最早期的时代取下,搬到桌上翻看,她此刻急欲知道答案。
却没注意到,她用小小虫身搬着沉重史书飞行,不觉沉重,反而轻松自如,看来玉翅蚁不但身体强度高,连蚂蚁恐怖的力气都超越了。
春秋?同古中国一样,左传一样,史记一样,汉书一样,三国志一样,宋书一样,南齐书一样,末月一本一本的打开,急欲了解的她来不及细看,只挑出在大学历史课程中学过的史书,打开书的开头和结尾,大致看一下,无论朝代、疆土、国都、边境...竟然都跟古中国相符。
直到看到近代使时,末月看到一本名安宁公主传记的书时,才发现到不同之处,原来按史书中所说,同古中国相仿的历史直到明末崇祯一朝,才出现差异之处,崇祯朝初期,君弱各世家强,并暗中支持民乱,还有白莲教一直传播亡国之说,众多事情使的国境不稳,夷犯边疆。
夷——主要是指古中国的满蒙族人,当时朝中分主战、主和两派,崇祯一直心怀大志,想要治理好国家,恢复有明一朝的声威,只是因各种原因,一直被制肘,他是主战的,却被朝官以国库空虚等借口阻拦,初登基不久的他反驳不了众多老臣,就在民乱频发,朝局陷入僵局时。
宫中前天启帝之懿安皇后张嫣独女,年仅十四岁的嫡出安宁公主,自请愿出边关和亲后金,缓解国局围困,被百官称赞其乃义举,纷纷赞同,而后金方和谈人员听说是嫡出公主和亲,传信回朝,皇太极始信明之诚意,认同此议。
只是安宁公主出身贵胄,后金之中未婚者中无一匹配,于是皇太极以同于博尔济吉特哲哲位分大福晋之名请娶,消息回京后,朝野震动,都为安宁公主委屈,可没人上书反对和亲,天启魏贼之乱刚过,国家正是需要安宁的时刻。
无奈,深恨满夷的崇祯,为了国家安危,还是册封了安宁公主,带着厚重的嫁妆嫁了过去,史书中说安宁公主自幼聪慧,深明大意,幼年为躲魏客毒手,装疯卖傻数年,和亲后,端庄贤惠,无妒无奢,爱民如子,深为皇太极衷爱。
而安宁公主陪嫁中有大量的优异良种,适合寒冷北地种植,公主无私,将种子献于后金朝,引领百姓如中原百姓般,耕种织锦,读书明礼明义,其聪慧也渐渐显露,结合西方流传之物,创造出诸多精巧之物,新农具、晶莹玻璃、芬芳香皂......等。
敬献两朝后,在两国主宰支持下,流通与明、后金两国,为后金经营了半国财富,并在婚后四年多诞下皇子,自此彻底在后金中站稳脚跟,但安宁公主并不忘本,未忘记明朝还处于民乱纷繁之中,她以引导两国和平为己任,常常柬言皇太极,或上书崇祯,解决两国矛盾。
护的故国一片安宁,其名两国赞扬,而后金百姓自安宁公主下嫁,学会耕种后,始得温饱,不必年年扣关,劫掠粮食,没有战争,人口始得发展,玻璃等物的买卖流通,民间财富日盛,后金在安宁公主协理下走向富足充盈。
明于后金也渐渐关系紧密,远胜蒙古诸部,天聪六年皇太极大福晋博尔济吉特哲哲病逝,安宁公主为哲哲姐姐伤逝悲痛万分,一病几乎不起,后在皇太极、儿子的安慰下,才勉强恢复精神,并在起床后第一天,就柬言皇太极,仿明朝制度,创建太医院。
皇太极准其所请,命她统领此事,安宁公主自捐财资,建筑院舍,购买各种珍贵药材,并命陪嫁太医国手精心教导培育医者,建立医者考举制度,在州县等设立官家医馆,为民医病,施惠于民,使后金百姓免除了众多病疾之苦。
然人心不足,好景不长,天聪八年十月,科尔沁部乌克善遣嫁其妹海兰珠不久后,皇太极开始沉迷女色,对海兰珠爱宠非常,疏远冷落安宁公主与她身后的明朝,亲近蒙古科尔沁部,得科尔沁部大力支持,并在一年后建朝称帝,年号崇德,这举动是狠狠给了崇祯皇帝一个耳光。
也给了安宁公主沉重打击,皇太极登基之后,封安宁公主为后,却赐海兰珠元宸妃封号,末月看到这里,自是明白,安宁公主很可能就是某穿越一姐,不过,她真的很能干啊!在古代异邦里,主宰半个朝廷,可惜,选的男人不匝地,元之一字,在古代是始、嫡、长之称。
这称号分明是告诉别人,在皇太极心中,她海兰珠才是嫡妻元后,哎!男人靠得住,母猪能上树,她能在身为注定亡国公主的明朝为自己寻找出出路,并摆平那么多事,已经很不简单了,只是男人,哼!不是聪明、手段的问题,喜新厌旧才是本色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