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适应(1/2)
逛了一圈,蓝雪怜发现这个时代的饮食水平似乎并不是很高。食物大多数都是煮的,其它的烹饪方法,如蒸,煎,炸都还没普及。只有少数大酒楼招牌上写着“油炸……”的字样。
看到这个状况,问了大叔,蓝雪怜才知道,油炸的东西比较贵,普通人一般不会吃。
蓝雪怜还从大叔那里知道,目前他们用的油都是由动物得到的。为此,大叔还给蓝雪怜讲了一个故事。
这油的使用,还是从一个老妇人那里传出来的。
有一位老妇人,她的儿子是个商人,很有钱,却很吝啬。不仅不赡养自己的母亲,还一直欺压自己的母亲。一天老妇人在做饭,她的儿子,儿媳要吃肉,她就准备将家里唯一的一块肉做给他们吃。可是她刚将肉放进锅里,就听见自家孙子在外面不停的哭,她没顾上向锅里加水就急着去看她的孙子了。
将孙子哄好之后,老妇人回来,看到原本一大块的肉,变得很小,都缩在一起了。肉旁边有像水一样的液体在冒着小泡。原来一大块的肉几乎没了,妇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但家里再也没有其它的肉了。妇人只好拿了几个饼放到锅里充数,把饼当肉做了这道菜。
妇人很害怕儿子不满意,一直没敢吃这道菜。可儿子刚吃了一口这道菜,就问老妇人,这是什么。
妇人开始以为儿子发现这不是肉,生气了,刚要解释,就听见儿子说这道菜很好吃。妇人一听,就将刚才的事讲给儿子听。儿子原本就是个商人,又是个聪明人,一听母亲这样说,就想到:
“这个东西这么好吃,要是按这种方发做别的食物,在自家的酒楼里卖给客人,一定能挣钱。”
想到这,他就按照母亲的方法做了别的东西。在做的过程中发现,动物身上不同部位的肉,得到液体多少不一样。由此就将肉分为了出油的,和不出油的。
所以这里的肉,都不是按肥的,瘦的分的。而是按出油和不出油分的。其实蓝雪怜感觉这两种区分方法本质上是差不多的。但是有一点不同的是,在这里肥肉比瘦肉更有市场,人们更想要买肥肉,肥肉也比瘦肉贵。
就这一点,蓝雪怜不得不感叹:“虽然时代不同,但是存在的矛盾却是一样的,就是求而不得。”
为什么会有这个感叹呢,那是因为蓝雪怜想到,这里的动物都是自然生长的,所以身上的肥肉比较少,但人们却想要买肥肉。可是现代呢?猪啊,鸡啊……都是用掺杂各种激素的饲料养出来的,人们想要买瘦肉,却是肥肉更多一点,由此产生了许多食品问题。
还有“油”的名称的来源,让蓝雪怜着实感受到人的创造力。
虽然她不知道现代的“油”的来源是什么,但在这里完全是因为这种液体,粘在别的东西上,很难清洗干净,还很滑手,就把它叫做油。
而这种做菜的方法,也是因为这种液体在锅中一段时间后,就会像爆炸了一样乱溅,才被人称为“油炸”。
听了有关油的故事,蓝雪怜想起了以前在《黄帝内经》中看到的内容:
中国古代五谷是主食,其他肉类、菜类都是副食。再比如炒菜这种形式,现在是我们很普遍的方式,但中国古代实际上没有炒菜,在六朝以前基本的烹饪方法是煮,直到宋朝烹饪才变得多样化。古代实际上在调味方面是非常简单的,特别是肉类是没有入味的。当时调味的主要是羹,跟我们现在的汤有点接近,但很黏稠,有点像我们现在的勾芡。当时调味主要靠酱,孔子有句非常有名的话:“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上句话讲的是吃饭要细嚼慢咽,下句话则讲的是,肉要切得薄才好吃,因为肉要蘸酱才能入味。
这些内容让蓝雪怜莫名的高兴,因为书上讲的内容和这里的情况还是挺像的,这就说明脑中有关中国历史的信息,对熟悉这里还是有一点用处的,尽管有许多观点要改。
最终逛了一圈的蓝雪怜实在不知吃什么,只好让张大叔决定。
张大叔在纠结中选择了面条。吃面条的时候,蓝雪怜突然想起,昨天张大婶给自己煎的鸡蛋,就是用油做的。顿时间百感交集:
昨天才第一次见面,她们就对自己这么好,自己真是无以回报啊。以后他们有什么事,我一定要尽力帮他们。她对于对她好的人,真是一点抵抗力都没有。
处在感动中的蓝雪怜,当然不会知道,她现在一时感动做出的决定,是她做事身不由己的开始,也是因为这个开始,使她离自由越来越远。
吃完饭,看着道路上来买东西的人越来越多,蓝雪怜和张大叔也开始回去和李大叔汇合。
来到摊位上,蓝雪怜看到李大叔已经将东西分门别类的放好了。
一边放着今天要卖的鸡蛋和活捉的野鸡野兔,一边放着宰杀好的野猪和野狼以及其他大型动物的肉。
刚听说有狼肉时,蓝雪怜大吃一惊,自己在现代连狼都没见过几只,更别说吃了。但想到自己已经换了生活环境,对一些和以前不一样的事,蓝雪怜也逐渐学会了淡定。
“张大叔,这些东西都是按照什么价钱卖的?”想到还不知道这里的物价,蓝雪怜随口问道。
“鸡蛋一毫钱一个,鸡兔五十毫钱一只,这些肉三十毫钱一斤,狼皮一百毫钱一张。”
“毫钱?”
“对啊,小莲你以前见过钱么?”
“没有。”蓝雪怜有点底气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