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也是江湖》

新笔趣阁(biqugelu.com)

首页 >> 也是江湖 () >> 第八十八章 邯郸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biqugelu.com/242940/

第八十八章 邯郸(1/2)

这一天,他们走在去古城邯郸的路上,秦月想到了义父推荐过的古迹。

“前边就是邯郸了,我义父在这里驻守过。”

这时候,秦月正陪义母在厢车上。

“是,我知道的。”少夫人点头。

“这里曾经是春秋战国赵国的都城,义父告诉我有很多的古迹,是不是我们去游览一番?”秦月问。

“好不容易到这里了,自然是要去的。”

一直在深宅大院的少夫人有这样的机会,自然不会放过。

秦月出轿厢和师公、五爷商量,他们当然也没有异议。

想起上次骑马进入邯郸,武林人士纷纷躲避,进邯郸城时秦月坐进了轿厢里。和义母说着上次来邯郸的轶事,少夫人说怪不得人家叫你江湖女煞,原来真是个煞星呀?

他们又住进了四海车店。晚上,出去吃饭,他们没去厚德福。因为那里是江湖人聚集的地方,他们不想惹麻烦。

第二天,他们先来到了三忠祠。

三忠祠是为救赵氏孤儿韩厥、程婴和公孙杵臼而建,三忠祠古已有之,有记载:程婴死,赵武为之祭邑,春秋词之,世世勿绝。

现在看到的是明万历十九年县令卢龙云于丛台下所建。由于年久失修,祠堂已经落败。听一起的游人说,现邯郸知县正筹划在县城南门外恢复重建三忠祠。

三忠救赵氏孤儿,说得是春秋时的事。当时最强大的国家是晋国。而晋国国君晋景公昏庸无能,朝政大权落到了司寇屠岸贾之手。

屠岸贾对掌握兵权的驸马赵朔早就心存仇恨,一次次设计除之。最后终于利用晋景公的偏狭和昏庸,将赵氏灭族,史称“下宫之难”。

一夜之间赵家三百多口人遭屠杀。赵朔的夫人庄姬公主是国君的胞妹,幸免于难,被送回宫中居住。

几个月后的同一天,屠岸贾的夫人,民间医生程婴的夫人,赵朔夫人庄姬公主都生下了一个儿子。

庄姬公主生下的儿子取名赵武,就是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被困于宫中,屠岸贾为斩草除根诱使昏庸的晋景公下令杀死赵氏孤儿。

关键时刻,庄姬公主以看病为由,将赵家的挚友程婴召进内宫。程婴把赵氏孤儿放进药箱,带出宫时,守将韩厥十分钦佩程婴的正义。放走了程婴和赵氏孤儿,自己拔剑自刎。

为除掉赵氏孤儿,大权独揽的屠岸贾残忍下令将全国半岁以内婴儿全部杀掉。

为保全赵氏孤儿和无辜的婴儿。在侠士公孙杵臼地精心策划下,程婴用自己的孩子顶替赵氏孤儿。由公孙杵臼承担藏匿的罪名,又由程婴假装告密,公孙杵臼和假冒赵氏孤儿的程婴的儿子被害。

程婴顶着卖友求荣的罪名,在人们的误会和唾弃中,将赵氏孤儿培养成了文武全才。

二十年后赵氏孤儿长大成人,得知真相后杀死屠岸贾,报了家族的血海深仇。

赵氏孤儿的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也形成了各种版本。忠义之士总是受到人们的爱戴。

想不到少夫人也很喜欢探古寻幽,一直兴致勃勃。虽然破旧,但仍留存下了很多东西,特别是一些石刻碑文。慧雨平生最喜欢碑文,对碑文中的书法更是有研究。少夫人对碑文也很感兴趣,不时的请教慧雨一些问题,慧雨当然是有问必答、知无不言。

慧雨对碑文上的书法也有独到的理解和体会,不时地提示少夫人去注意一些细枝末叶,随口讲述着那些不为人知的传说和趣闻;少夫人听得津津有味。

他们看得很细,也很用心。

秦月和谭五和许多人一样,只是满足于一走一过,满足于这里我来过了。但是,慧雨和少夫人有兴趣,他们不能不奉陪。

从三忠祠出来,他们又进了四贤祠。四贤祠是为了纪念廉颇、蔺相如、赵奢和李牧所建,也是修建于明万历年间。同样由于年久失修,败落不堪。

四贤的雕塑虽然有外皮脱落,但还算完好。两边墙上记载的关于四贤的事迹也依稀可见,有的如“完壁归赵”、“将相和”、“负荆请罪”等还配有壁画。

蔺相如和廉颇这一对杰出的文臣武将,一个胸襟宽阔,一个心怀坦荡,一曲将相和,演绎了千古绝唱。他们的文治武功,也成就了分晋后的三国之一的赵国的一番霸业。

离四贤词不远,有廉颇和蔺相如的墓葬。不远出还有回车巷,相传是将相和的故事中,蔺相如退避三舍的地方。里边同样有很多的石刻碑文,慧雨和少夫人同样看得十分仔细;秦月和谭五也同样奉陪。

慧雨说:古城邯郸是成语典故最多的地方,成语典故中即有灿烂的古国文化、丰厚丰腴的文化沉淀,也有边塞的风情。

比如:邯郸学步:讲的是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到赵国都城邯郸,看邯郸人走路的姿态很美,就跟着学起。结果不但没学好,连自己走路的样子都忘了。

价值连城:说是一个叫卞和的楚国人,得到一块玉璞,由于没人识货,献给楚厉王被视为欺君之罪,被砍去左脚。楚历王死后,楚武王继位。他又去献给武王,又因欺君罔上被砍去右腿。后来终于被楚文王发现,这是块稀世珍宝。为表彰卞和,此玉命名为“和氏之壁”。后来,这块玉到了赵惠王之手,被秦王看中。谎称要以十五座城池换“和氏之壁”,于是又演绎出了另一个成语典故——完壁归赵。

纸上谈兵:说的是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法却不切实际

状态提示: 第八十八章 邯郸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