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8 全新的方式(1/2)
大明医药除了派人满世界去开分号,给人看病治病,还有什么推广方式呢?
如果真这么搞,那就很难推广起来了。
至少,几年之内是别想推广起来。
药铺大明本土并不是没有,医馆大明本土也不是没有,而且,
随着大明的发展,大明本土的药铺和医馆是越来越多了,几乎每座城池都有好几个。
李树初的意思大概就是沿用这种方式,或者再升级一下,把药铺和医馆合二为一,然后派人满世界到处开这种分号。
说实话,这种方式的确有点落伍了。
这么搞不叫产业化,
充其量也就是手工作坊升了个级,但还是手工作坊!
而手工作坊有很多弊端,效率低下不说,还得专业人士才能开。
就好比以前最常见的铁匠铺子。
如果不是专业铁匠,那肯定是开不了铁匠铺子的。
而且,这铁匠要开铁匠铺子还得日常能用到的铁器都会打造才行。
这个需要学很久。
药铺和医馆也一样。
如果不是专业医师,那根本就不会配药,更不会给人看病治病。
而专业医师是很难培养起来的,
真正能给人治疗各种病症的医师那少说也得培养十来年才行。
要不然,随便一个不怎么常见的病就治不好,那就不是推广了,而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再说了,药铺和医馆那也不是说开就能开的。
你想开药铺和医馆,又或者说两者的结合体,那首先得有个铺面。
而且,这铺面还不能太小,要不然就放不下足够的药材。
铺面有了,你还得能跟人沟通才能看病。
如果没法沟通,那这病就很难治了。
而这会儿世界上还没有什么通用的语言,
跟世界上其他国家沟通起来可不是一般的麻烦。
也就是说,
如果大明医药公司贸贸然去全世界各地到处开分号,那通事翻译不知道要请多少。
说实话,这就不是在搞产业化赚钱了,而是满世界去赔钱。
铺面、医师、通事,这得多少钱?
还有,各种功效的药材,要配齐的话那最少要配几屋子,要不然,有些病就治不了。
这又是多少钱?
如果再加上运输费用,那真不知道要投进去多少。
问题,一医师一天还就能看那么多的病患。
也就是说,这么开分号收入其实没多少,医师看病是需要花费时间的,开药抓药也需要时间,一天下来一个医师其实治不了多少病患。
这就存在一个收费问题了,如果收费太低,那就会赔死,如果收费太高,
吓得人不敢来看病,那也得赔死。
也就是说,这种推广方式其实是不可取的,除非不打算赚钱而是疯狂往里砸钱。
这种推广方式不行,还有什么推广方式呢?
这个泰昌自然心里有数。
他细细回想了一下,随即介绍道:“比如,我们可以把风寒感冒,头疼脑热,腰酸背痛等等常见病症的药事先配好,制成各种现成的药剂,然后命人运送到世界各地去售卖。”
呃,这么搞?
这些常见病症倒不一定需要医师来看,很多自己都能感觉出来,配些常用的药剂卖好像也不是不行。
问题,这药并不是卖去就能往嘴里塞啊!
李树初仔细想了想,随即小心的提醒道:“皇上,这药并不是买去就能吃的,还得熬制一番才行。这熬药是有火候要求的,如果火候掌握不好,药效就会大打折扣。那些蛮夷甚至连放多少水,熬多长时间都不知道,这样能行吗?”
谁说药不是卖去就能吃的?
泰昌连连摇头道:“伯客,你还没理解朕的意思,朕说制成各种现成的药剂那就是卖去就可以吃的,不用再费劲去熬制了。如果还需要熬制的话,推广起来就不方便了。”
呃,先熬制好?
李树初不由吃惊道:“皇上,熬制好之后我们用什么装药汁呢?
如果专门做个大瓷瓶装,那成本就高了。
而且,大多数药剂那并不是一剂就行了,估计得买好几瓶才能行。
一般人得个风寒感冒什么的,还不一定会愿意出这么多钱来买。
还有,大多数药剂熬制好之后都放不了几天,我们根本就不可能运送到世界各地去卖啊。”
谁跟你说熬成药汁的?
没办法,这年头的人还没见过什么药片胶囊什么的。
这等于是一种全新的方式,李树初想不到也正常。
泰昌想了想,随即耐心解释道:“伯客,药不一定是要熬成药汁的。
蔗糖怎么制成的,你知道吧?
我们可以把药汁熬干,制成类似蔗糖的冲剂,开水一冲,就能喝了。
还有,六味地黄丸你肯定知道吧。
我们还可以更进一步,把熬干的药剂磨成粉,然后加点面粉什么的,直接一压,压成小圆片什么的。
这种片状的药剂,就跟六味地黄丸一样,直接合着水吞下去就行了,吃起来更方便。”
啊?
李树初闻言,不由目瞪口呆。
蔗糖和六味地黄丸他当然知道。
问题,不是每种药都能熬干啊。
他愣了一下,这才小心的提醒道:“皇上,有的药如果熬干就没有药效了啊,而且,大多数的药熬干之后药效都会弱很多。如果我们制成蔗糖又或者六味地黄丸那样,恐怕随便一个风寒感冒都不是一包两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