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重筑人生》

新笔趣阁(biqugelu.com)

首页 >> 重筑人生 () >> 第四十八章 引导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biqugelu.com/237734/

第四十八章 引导(2/4)

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应这样做。在职干部也应分批下放劳动。以上请提到碰头会上讨论决定。”

姚大笔杆接到伟大领袖的上述批示后,对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报上来的材料又进行了一些文字上的加工修改,定题目为:《柳河“五七”干校为机关革命化提供了新的经验》,并在他写的编者按中引用了伟大领袖的批语。这个由姚大笔杆写的按语说:伟大领袖关于柳河“五七”干校经验的批语,“对反修、防修,对搞好斗、批、改,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应引起我们各级革命干部和广大革命群众的高度重视。希望广大干部(除老弱病残者外),包括那些犯过错误的干部,遵照伟大领袖的指示,在下放劳动的过程中重新学习,使自己的精神面貌来一个比较彻底的革命化。在革命委员会中工作的新老革命干部,也要执行伟大领袖的指示,分期分批下放劳动,使自己不脱离劳动人民,既当“官”,又当老百姓。新干部要特别注意不要染上脱离群众、脱离劳动、一切依靠秘书、做官当老爷的剥削阶级坏作风,要保持无产阶级朝气蓬勃的革命的青春“。

姚大笔杆写好这一按语后,报送伟大领袖审阅。领袖批示:“可用。”

这样,68年10月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柳河“五七”干校为机关革命化提供了新的经验》的报道,同时刊发了姚大笔杆写的编者按。

这样,柳河“五七”干校便成了受到伟大领袖肯定的典型。各地纷纷仿效柳河“五七”干校,办起了许多干校。中央各机关,包括中央办公厅,也都在外地寻找地点,分别办起了各自的“五七”干校。一时间,“五七”干校在全国到处开花。

上述这些,就是“五七”干校成立的起因和过程,而萧寒的出现,则在这个过程中间分开了一个小小的岔路,那就是,以临南的地域和地位,原本还要等到69年底至70年初这一段时间才会设立“五七”干校,现在则提早到了68年。

这正是萧寒想要的结果,相比后来,越是早建立的干校,其干校成员就越“反动”,萧寒要的就是这些首先被冲击的专家、学者、学者型干部以及各大院校的教授,更重要的是,后期的干校,是轮换的,长的三五年,短的几个月,很不稳定,而第一期这些则不同,有的甚至是进了干校之后,直到79年停办,萧寒,要的就是这十年。

比起真正的北方,临南的冬天相对要暖和的多,这时候,稻子已经收割完毕,经过了充分的晒穗,现在已经可以进行脱粒了,萧家集也好,垦丰农场也罢,所有的劳力,都聚集在稻场里,验证着这个丰收年。

相比别的谷物,稻谷脱粒的过程既复杂又简单,复杂的是需要人工较多,这个问题直到后世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虽然萧寒在后世的农村看到过那种号称半自动脱粒机的设备,可看守一台这样的设备最少也需要三个人,而现在采用的这种人手把稻捆的方式就更加费人手了,一台脱粒机,没有十来个人是看守不过来的。

垦丰农场还没有传输电力,所以扬场机就不能够使用,只能人力用木锨扬场,所以,稻场上看去是热火的一片。

对比去年,单茬稻和双茬晚稻的产量虽然略有降低,但是却保持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字,单茬稻的产量在每亩1000斤,而双茬的晚稻,产量则比单茬稻略高一些。

80万亩的土地,这一下子就是将近40万吨的稻谷,按照试验出来的近八成的出米率,那就是30多万吨白花花的大米,够整个临海地区60万的人口吃三年,这还不算,晚稻和单茬稻米的口感,能让吃惯了长粒线米的人吞掉自己的舌头,刚刚磨出来的大米,晶莹如玉,米粒坚实整齐,让人一看就垂涎欲滴!

而此时,刚刚到达的第一批五七干校成员,正赶上这番丰收景象,人还没有站稳,就吃到了喷香的大米饭,倒是让这些在“牛棚”里和揪斗中受尽煎熬的人们露出了少有的笑容。

如萧寒所愿,萧家集这边的小院,接纳了46名成员之后,剩下的都分到了垦丰农场那边,看着这些疲惫、颓唐的面孔,萧寒心中却有些欣慰的笑了,到这里,就到这里吧,你们其后的十年,就交给我啦!

原本还惶惑的人们在进入小院之前,对这个外表看上去十分粗糙简陋的建筑群难免心中打鼓,因为盖这些房子,都是采用的本地粘土砖,而萧家集这里的粘土砖,因为其中诸如贝壳、碎石等杂质过多等缘故,烧的时候往往会裂开一道一道的缝隙,不过,别看都裂了口,又扭曲的厉害,但是这种砖却结实的可怕,敲上去都是那种叮当的金属声,用来盖房那是相当的不好看,原来的时候,这种说红不红、说青不青的歪巴砖,是萧家集这边的农户用来打地基、砌猪圈等用的,因为都成了半陶状,最是抗碱,现在盖成了院落,看上去怎是一个惨字了得,而且,房屋还很矮!萧寒却是要的这砖的难看模样,以免太过显眼。

等这些人进了院子,发觉里面的房间也小的可怜,苦笑之余,倒是也认命,原本就没指望能生活的多么好,只要不受罪就满足了,可进了小小的屋子之后,顿时就喜上心头,因为虽然很是狭小,但是却是两间一连,并且,里面的小火炕上,分明就是一个结实美观的蒲草垫子,更重要的是,垫子是每一处一个,那就是

状态提示: 第四十八章 引导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