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大明:史上最强太子》

新笔趣阁(biqugelu.com)

首页 >> 大明:史上最强太子 () >> 第364章 领先两百年的科技碾压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biqugelu.com/235523/

第364章 领先两百年的科技碾压(1/2)

在这七天的时间里,十五万明军,并没有攻城。只是不断砍伐安州城周围山林中的树木,打造攻城器械。

这是题中应有之义,崔玉深并不感到紧张。

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么。崔玉深家学渊源,有先祖传下来的诸多守城之法,比如敌军挖掘地道,应该如何应对。比如敌军用冲车撞城门,应该如何应对。比如敌军的云梯、抛石车、床子弩,应该如何对付。比如敌军用火烧城门,应该采取什么手段……崔椿命早已将守慈州的经验,编写了一本书,成为崔椿命后人安身立命的本钱。

所以,崔玉深为什么要紧张?

他甚至越来越是兴奋!

他盼望着明军大举攻城,他盼望着用崔家的家传绝学,让明军在此折戟沉沙,踩着大明太子朱标的名望,成为高丽第三位名传千古的大英雄!

终于!

来了!

第八日早晨,饱餐战饭之后,随着隆隆的战鼓声,明军营地中,一辆辆抛石车,也就是“石砲”,竖立了起来。

石砲嘛,按说是好对付的。先祖崔椿命的兵书里面,写的清清楚楚,这种情况下“砲对砲”即可。

因为城墙居高临下,同等强度的抛石车,守军必定是占据优势的一方!

崔玉深甚至在四面城墙上,备好了抛石车,每面城墙三十架,不少了吧?毕竟,当初,蒙古人攻慈州,才架起了十五架抛石车,被崔玉深的先祖崔椿命,也架起十五架抛石车轻松破解!ъiqiku

不过,现在!

“怎……怎么回事?这跟先祖的兵书,说的完全不一样啊!”

随着明军一架架抛石车的架起,崔玉深已经完全目瞪口呆。

因为,安州城东南西北四面城墙下,每面城墙下,明军的抛石车达到了三百架,数量优势是守军的十倍!

而且,明军那些抛石车比城墙上高丽人的抛石车要大得太多,威风得太多!

不用实战,单从卖相上来看,就能知道高丽军的砲车弱得可怜!

这仗还怎么打?

这还怎么“以砲对砲”啊?

事到如今,崔玉深已经完全傻眼!

事实比崔玉深想的更加严重!

明军这些抛石车,比崔玉深想象中、威力要强大得多!

嗖!

嗖!

嗖!

随着一声声尖锐的呼啸声,明军的抛石车发威了。

无数巨石,从四里之外,向着安州城墙飞来!

这些巨石最小的都有五六十斤重,中等的将近百斤,最重的高达三百斤!

如此巨石,携带者巨大的动能轰来,那还好得了吗?

轰!轰!轰!

那些巨石落在城墙上,直砸得砖石横飞,城楼倒塌!

那巨石落在守军的身上,直砸得鬼哭神嚎,血肉横飞,魂归天外!

那巨石落在那些可怜的守城器械上,直击得砲架倒塌,油锅全漏,弩箭狼藉,野火点点!

只在顷刻间,安州城墙仿佛变成了一片人间地狱,安州精心准备的守御装备,被砸成了一堆堆的垃圾。

这岂是人力所能抗衡?

什么样的坚固城池,能阻住如此犀利的抛石车啊!

“襄阳砲!这……这恐怕就是传说中的襄阳砲啊!”直到现在,崔玉深才想起了那个恐怖的可能,面色惨白一片。

襄阳砲!

传说中‘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的襄阳砲!

攻破了‘元军连续攻打六年都未曾攻下的襄阳’的襄阳砲!

连襄阳都能轻易攻克,何况小小的安州城?

事实上,崔玉深之前没想到,明军会动用襄阳砲攻打安州城,还真是情有可原。

这么说吧,高丽人全面投降大元三年后,大元才用襄阳砲破了襄阳。所以,高丽一直就遭受过襄阳砲的攻击。

那么,之后呢?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高丽人,难道就不知道,襄阳砲的具体威力?为什么崔玉深之前,就没想到明军会用襄阳砲攻安州城呢?pδ

道理很简单,崔玉深只知道,元初襄阳砲的威力和大概技术水平。那时候,大元光制造襄阳砲,就造了一年之久。

后来,大元的襄阳砲发展到什么程度,崔玉深就完全不清楚了。

没办法,大元对高丽的戒备太深了,一直对高丽进行严格的技术封锁。

这么说吧,别说军国重器襄阳砲了,就说一个非常简单的,看似人畜无害的东西,棉花。

大元年间,中原地区广泛种植棉花,寻常百姓都能穿棉布衣裳了。但是,大元朝廷严禁棉花流入高丽。

直到元朝末年,也就是十年前,大元都被各路诸侯打得去了半条命了。才有一个叫“文益渐”的高丽人,用笔杆偷偷携带了十几粒棉花种子进入高丽。又用了好几年的时间,文益渐才通过不断试验,掌握了棉花的种植方法。至于掌握用棉花织布的技术,穿上自产的棉布衣裳?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丽人的科技,被大元锁死在了一百年前。

这一百年的科技进步,到底有多么恐怖?

一百年前,大元要破襄阳城,光架襄阳砲就需要一年的时间。

一百年后,朱元璋的大军和张士诚的大军,在平江城,都能轻松在一个月内,互相架起上千架襄阳砲对轰了。

朱标既有后世的见识,又有金蛋系统的奖励,不断推进大明科技的发展,又继续将大明的科技推进了相当于自然发展百年左右的时

状态提示: 第364章 领先两百年的科技碾压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