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天才宗师》

新笔趣阁(biqugelu.com)

首页 >> 天才宗师 () >> 第六章 书画双绝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biqugelu.com/23481/

第六章 书画双绝(2/2)

。”

听到吴子煜对唐伯虎的书画鉴赏,任若惜暗自点头,他还是跟那些绣花枕头不大一样,对书画有些研究。不过他最后肯定的语气,却让任若惜有些不服气。尽管任若惜对他观感还不错,但是艺术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妄下定论。

任若惜本就是艺术专业,对于一些书画名家研究颇多,这段时间又专门研究唐伯虎作品,对唐伯虎的作品很有些心得。但是由于唐伯虎作画有个特点,很少在画作上留年份等标签,因此关于唐伯虎作品的断代一直以来都是模糊不清,存有疑问。

究竟他的早中晚期作品如何区别,这一直以来都是书画家和历史学家争论的焦点。

吴子煜这么肯定的说出这幅画创作的年代这话,甚至连北京和台北的各大书画研究院的大师们也不敢这么肯定,最多只能判断这有可能是唐伯虎中期或晚期某一个时间段的作品。

就关于这幅《虚亭听竹图》轴卷的断代,究竟是唐伯虎中期还是晚期的作品,到现在为止,业界还有争论。

但是吴子煜只看了寥寥一眼,就指出这幅作品是唐伯虎晚年临终前的作品,这不禁让任若惜感到这人未免不太谦虚。

“哦?何以见得这是唐伯虎晚期临终前作品?”任若惜不甘示弱,问道。

吴子煜心道,你要问何以见得,我还真不好说。难道自己能说这幅画本来就是唐伯虎送给自己身体里精血琥珀那人的,还在他家里挂过五六年吗?这也太匪夷所思了。

想当初唐伯虎被宁王朱宸濠收买,效力于宁王麾下,他又在恩师阳明公麾下,后来宁王叛乱,他跟随恩师平定宁王之乱,偶遇唐伯虎,欣赏唐伯虎的才情,趁机给唐伯虎出了个计谋,让他装疯,才得以脱离了宁王叛军,躲过宁王兵败后杀身大祸。

唐伯虎对自己的救命之恩,感激莫名,遂与自己成为忘年交。他也经常把自己的画作赠予自己。唐伯虎的作品,就连恩师阳明公都赞不绝口。

这幅《虚亭听竹图》就是唐伯虎临终前托人送与自己,说是:偶坐小亭,静听竹声,阅尽世情。

后来嘉靖二年,唐伯虎去世,五年后,恩师阳明公去世。唐伯虎赠予恩师的几幅作品,恩师也在临终前尽数赠予了自己,因此,吴子煜对于唐伯虎的作品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熟悉。

不过后来他入道修真,这些珍藏的画作也不知道去了哪里。反正现在看,应该是没有丢失,要不然不能出现在这本画册中。吴子煜看到了画作扉页下的注释:此作品现存于辽宁省博物馆。

虽然事情是这么个事情,但是吴子煜可没法这么说,因为他也知道自己的经历是多么的不可思议。

“这个,伯虎兄的作品我也研究过,他的早期山水作品学自沈周,所运的细笔勾皴及奇异的熨斗石形,这些都有吴门画派的影响。后来又学周臣,把山石作淡色带水长皴,已形成其独特的特征。

他的中期作品,画法却渐离周臣,融入了元人笔墨,呈现细笔画貌。此时,伯虎兄的作品已臻大成,画法已南北兼参,宏大的全景式布局、简劲的用笔,尤其是长皴短斫,富于变化,斧劈皴中还间以披麻、乱柴,天马行空,信手拈来,毫不拘束。

他晚年作品则趋向空灵,重于意境,寥寥几笔,山水人物,意韵无不跃然纸上。综合看来,这幅《虚亭听竹图》重于意境,很显然是他的晚年作品。”

凝练精血琥珀的那人,本身就是三甲进士出身,高中探花,对书画也颇有研究,他说起这些事,根本就是信手拈来。而且他说的伯虎兄非常自然,想当年,自己出招救了唐寅一命,唐寅跟他就是兄弟相称。

本来任若惜也注意到了吴子煜对唐伯虎的称呼,还有些诧异,但是随着吴子煜讲解唐伯虎的画风特点,任若惜已经瞠目结舌,对吴子煜也早就刮目相看。要知道书画中的各种皴法,不是行里人,是很难说出个一二三来的。

如果说先前任若惜对吴子煜随口就把连专家都无法断代的作品给随便断了代,自己略微有些看不起他之外,现在听吴子煜对唐伯虎画作的熟悉程度,让任若惜佩服的五体投地。

她没想到在图书馆随便碰到个衣着简朴的年轻人,竟然对一代书画大师唐伯虎有如此之深的研究,真是人不可貌相。

恐怕那些专门研究唐伯虎的专家,也没有这个年轻人这么深的认识吧!


状态提示: 第六章 书画双绝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