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革新(1/2)
第34章革新
征兵的告示一往上贴,巡防营里的每个人都开始连轴转。他们每天回到营里,都跟被抽干了力气一般。平日里讲究的人,也不管干净与否,直接往地上一摊。
按照招兵的规章所示,凡是来报名的,不论是否入选,都要登记造册以备后查。
老百姓都一窝蜂得往招兵地点凑,才不管自身条件是否达标。其中符合条件的倒还好说,登记了姓名、家世、地址,之后等通知即可。面对那些无论怎么勉强都够不上标准的,赶也不是骂也不是,还要好言相劝。这群平日舞刀弄枪的大老爷们,嘴皮子都磨废了,可算是在八月底能喘了口气
单单是这些其实还好解决,最费脑筋的是如何安排各处势力塞进来的人。独收了谁的人都不好,但也不能将那些人全拒之门外。办事的人抓耳挠腮也想不出来怎么筛选,后来巡防营的老大吴桐发了话:“凡是满足条件的都招进来。初试过了,后面的考核可没那么容易!”
这些人中资质也各有差异,后续的训练辛苦,也不一定能熬的过去。“最后能不能考核通过,就得他们各凭本事了。”
后续的训练和考核交给了锦衣卫。锦衣卫中人人武艺高强,又常年从事秘密侦查和审问的活,训练新兵的花样和手段自然是五花八门。这些新兵在锦衣卫的手下,不死也要被扒下一层皮。这次主事的,是锦衣卫的最高长官,指挥使许墨肖。他之前因为身有伤病,已不闻世事许久,但其“追魂使者”的称号依旧深入人心。
所有人的资料整理成册后,吴桐立刻报送给了皇帝,这烫手山芋总算转手送了出去。他只想守着自己这一亩三分地,谁也不巴结,谁也不得罪。把麻烦事都往后推给了锦衣卫,反正他们也不在乎得罪谁,也没有哪家权贵敢针对锦衣卫。
等到所有新兵集结完毕,已经到了九月初。所有人领了号牌后编入队伍,开启了为期三个月的新兵训练。
训练任务是由许墨肖制定的。主要涵盖了军容面貌的提升,体能体力的强化,兵器的使用,肉搏格斗的方式,以及战场上的急救等。
良好的军容军貌是气势的来源。很多时候可以不怒自威,不战而胜。每日两个时辰的站立与行军列队,会贯彻到未来三个月内的每一个训练日。
体能提升基本贯穿训练的始终。战场上提枪、举弓、拔剑,都极度依赖上肢力量。而马背对战、陆地行军、近身肉搏时也要依靠下盘力量去稳住重心。为了在短时间内提升效果,许墨肖安排了长跑、扎马步、连续起跳、举大顶、障碍奔跑等各种花样。
擒拿术、军体拳、短刀长剑、射箭等占比相对较少。这些带有一定技术性的,只要在前期打好基础,做到动作规范就可以。铁杵磨成针,百炼终成钢。要想突破,主要还得依赖于常年累月的不懈坚持,以及稳扎稳打的实战经验。
从第二个月开始,训练之余会增加各个项目的考核。每隔十天进行一次排名和积分累积,实行末位淘汰制度。这些还都不是难点,等到第三个月开始,这群新兵就会被拉到森林里面,进行野外模拟对战和生存考验。会不断有人离开,但也会有人在这里逆风翻盘。
很多人报名参选,本就是存着赌徒心态,万一打了胜仗,可就是光耀门楣。但这场赌局的入场券,你也要有资格拿到手才行。
这里面也有许多是背后靠着大山进来的人,自然有着侥幸混日子的心理。许墨肖早已拿到了皇帝给的尚方宝剑:不服从命令者、消极训练者、顶撞管教人员者、结党分化者,一律取消资格,永不录用!
一开始还存了心思想偷懒的,自然不敢再怠慢。
以往征兵都是为了大型战事准备,选拔更是没有什么标准,也没有时间去针对训练,全都是直接拉上战场。那些被强征上场的战士,没有御敌经验,也不懂得如何自保。上了战场,不是被刀剑插成了筛子,就是被战马踩成肉泥。能够活到战争结束的,是凤毛麟角,大多数都化成了关外的一抹黄沙。
这次征兵来的突然,改革也是前所未有。
而远在东南的济州,也在经历着一场始料未及的改革。
济州贪腐大案,让皇帝不得不重新审视现存的官场格局。他有意要发起改革,重新进行权力分配。以济州为先,一州之内设太守、都尉、监察使三职,各领州内政务、军务、监察之事。三人共同管理,相互制约,也无需事事向朝廷请示,分散了地方最高长官的权利,又保留了地方自治的包容度。
太守是从端州升任上来的吕孟康。此人师从已逝贤能姜余秋,从端州主簿做起,一路升至端州的第二高位。拜于名门之下,深得姜老爷子真传,学问考究又勤勉仁德,抓实事不好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仁官。
都尉是之前任职兵部侍郎的丁东。此人出身寒门,学问不高,却极具武学天赋。在兵部任职期间,无功无过。前日里老母病重,他就提了还乡的假。皇帝仁慈,恩准他回到家乡任职。
监察使则是之前就在济州任职的粱德福。此人忠厚老实,做起事来能拿捏分寸,进退有度。疫情期间管理药草进出,对各区域情况能做到张口就来。账目明了,思路清晰,还有为官为民之心。这样的遗珠即使之前蒙尘,也总有一天会被光照到。
下面新上任的小官小吏,有几个虽不算干净,背靠着大树,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