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战事(四)(1/2)
客厅里,大摆钟发出“嘀哒、嘀哒”的响声,这轻微的响声,让大厅更加宁静。灯光下,桌上的数人犹如雕塑一般静坐。
对于当前的战局,大家能够从报纸上了解一些。经过这几日的见闻,也都知道报纸上的东西也不尽是事实,即使是最具权威的《申报》也是如此。听了林小诚的讲述,大家忧心忡忡,但对战局真正有一点准确评估的,恐怕还是桌上的杨安。
杨安也一样陷入沉思,虽然他和大家一样都是迫切地期望日军得到应有的惩罚,**及早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但战争毕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最终还得要靠实力说话。
对于当前的战事,他思忖着:以前,师傅曾经说过,最危险的战斗莫过于抵近作战。这次上海的战争,**企图把上海的日军赶下海去。但实际进行的是城市攻防战,有抵近进攻,有抵近防守,还有遭遇战。这些城市攻防战,无疑都是城市巷战,无疑都是城市攻坚战,无疑都是最危险的战斗。加之,日军早已用钢筋水泥把这里经营得固若金汤,有堡垒、有暗堡还有带着钢板防盾的街垒,无论哪一样,恐怕都会远远超过师傅以前讲述过的城市作战。以前,师傅认为最危险的是军阀之间的城市混战,相对于准备多年的日军,这次**真正地碰到了硬骨头。最要命的还是**统帅部于8月12日、14日、18日前后三次下达了停止进攻的命令,这为驻扎上海的日军赢得了从容调整军事部署的时间,为他们坚守据点等待援军带来了太多不确定的有利因素。不说日军援军了,就是当前驻扎上海的日军加上在沪的乡勇、浪人、退役日军,已是好几千人的武装力量,加上坚固的工事与强大的空中、海上火力支援,这场军事较量,究竟鹿死谁手不好说。这三次停止进攻的命令,应该说第一次的命令让**损失更大,各个据点的日军有序地向外扩张,建立军事缓冲地带,避免了**直接分割包围并进攻核心军事据点,还给**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更主要的是,让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汇山码头、公大纱厂等核心军事据点形成了相互照应相互支援的战斗态势,极大地增加了进攻行动的难度。不知道日军援军将会来自日本本土,还是来自东北,还是来自青岛,还是……,不知道他们最快能够几天抵达上海,一次会有多少兵力投送到战场……。
桌上的人都在以自己的思维思量着当前的战争,但他们毕竟对军事了解太过有限,毕竟对战场实际情况了解太过有限。实际上,战事要远远比大家的想像更加复杂与严峻。
“七七事变”爆发后,全国抗日声浪高起,上海局势日趋紧张。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中将分析中日战争形势,结合上海方面的实际情况,向海军司令部提出建议:请求及早军事占领上海,摧毁民国政府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并要求向上海增派兵力,加强上海方面日军作战力量。
日本早于七月中旬就对上海方面作出了军事部署,日本海军省海相米内召开紧急会议,按照战争状态对中国海军的军事行动进行了各种推演,并提出了各种应对军事计划。日军参谋本部决定的“对华作战计划”,提出了以部分兵力在青岛、上海方向作战的军事计划。七月下旬,驻沪日军连日在江湾地域有针对性地组织军事演习。日本政府还在七月下旬下达紧急撤侨的命令,放弃长江沿岸的利益,紧急撤侨近三万人回到国内。
在八月上旬,日本命令佐世保战舰二十余艘、运输舰五艘开赴上海。同时,驻沪日军、使领馆还在上海动员在沪乡勇与武装浪人参加对华作战,加上海军陆战队,武装力量已经接近万人。在上海战事开起前,上海已有正规日军4000多人,150毫米榴弹炮4门,150毫米迫击炮8门,120毫米榴弹炮4门,75毫米山炮12门,70毫米步兵炮4门,37毫米速射炮4门,75毫米高射炮4门,中型战车3辆,轻型战车4辆,装甲车11辆。在长江口方向已经聚集了日本海军第一舰队、第三舰队航空母舰三艘、军舰三十余艘。这些军舰上的超大口径、大口径和中口径火炮已有数百门。
上海战事开起之初,进攻日本海军陆战队的**第八十七师、第八十八师有两万余人,兵力是日军正规军的近五倍,**开进上海的重炮团有德式150毫米榴弹炮、辽十四式150毫米榴弹炮各8门,75毫米卜式山炮24门。单纯地从地面部队来说,**可以说是占绝对优势。但是,由于城市巷战,受地形限制**难以集中优势兵力一点突破。即使是这两个德式师参加过“一二八”抗战,曾经有过城市作战的经历,但相对于五年后的上海抗战,有限的城市作战经历,完全难以适应对日军钢筋水泥军事堡垒的城市攻坚。加上日军数十艘军舰大口径舰炮超远射程和超大威力火力支援,还有三艘航空母舰飞机不停地巡航轰炸,**炮兵生存尚且存在困难,至于其火力优势则是更加难以发挥。在日本海军强大的火力支援下,**兵力、炮火所占的优势早已荡然无存,甚至是完全处于绝对的劣势。
8月16日,**经过几天连续作战,已对上海日军主要军事据点形成合围之势,日本第三舰队司令、海军中将长谷清川越来越感受到来自**进攻的压力,心里也越来越绝望,担心**突破防守,于是在当天亲自口述电文向他的上级连发三封电报,口吻一封比一封绝望,并声称上海的部队只能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