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静好时光(四)(1/2)
第二天上学回来,小荷没有自己先做作业,而是检查了昨晩教给杨安的内容,一直看着杨安做好今天的作业。
晚饭后,周氏过来教杨安写毛笔字。周氏这些年从未放下手中的毛,每日日课千字,书法的功底已然十分深厚。在吃饭时已经知道周氏要来教儿子写字,李桂花放下针线活,在一旁陪着,直到周氏劝说,才离开桌子。周氏带来一张羊毛垫子铺在桌子上,从杨安的文具盒中取出中楷狼毫,让杨安将笔毫竖直放入茶杯中润毫开毫,自己往砚台中注入一二十滴水,用香墨墨块轻轻地研磨,直到墨香溢出、墨色均匀、浓淡相宜,然后又将杨安手中的毛笔接了过来,在一张折叠数层的干净毛边纸上轻轻地把笔中的水吸净。
准备好后,周氏边讲解、边示范地给杨安讲解了润毫开毫、研墨、执笔的方法,还简单讲述了各类笔毫的特性与使用。接着讲几个毛笔字的基本笔画,最后示范了杨安这两天未完成的毛笔字练习。周氏一边做,一边示范给杨安看,一频一动都是那样淡然从容,话语让杨安感到十分的平和与亲切。抑或是周氏讲解示范的好,抑或是杨安具有一点天赋,抑或是受昨天小荷教授执笔的启示,周氏竟然发现,杨安执笔竟然没有其他人初次执笔的感受,甚至没有感觉到杨安是初次写毛笔字,并且周氏还发现杨安写字,笔画虽然一看就是不行,但能感觉结构上,有一种隐约把握的感觉。周氏觉得杨安有写字的天分,并且能够沉静下来,这一课有两个多钟头,竟然没有离开桌子,想到这里心中不禁窃喜。
晚上,讲完课后,周氏教授杨安用笔洗洗笔,之后又用练习过的纸张吸去笔毫里残水。这是一套完整的过程,每一步周氏都耐心细致的讲授。李桂花、杨安送走周氏,杨安又将毛笔取出,又按婶婶教授的方法,将两张毛边纸张折叠成一寸半见方的格子,参照周氏写下的范字,直到将纸写完才收手。其间,母亲两次准备喊杨安早点休息,但看着杨安认真的样子,只好作罢。
民国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是新年除夕。这天下午,县立小学放学比往常早一些,杨安和小荷一起回家,一进院子,便看到爷爷在院中观赏金鱼,两个小孩亲切地叫着“爷爷”。想起一路上,许多人家都已贴上对联,小荷心中很是奇怪,对爷爷问道:“爷爷,今天怎么还没有贴对联,是妈妈还没有写好吗?”
“小荷,杨安的爸爸刚走,今年过年我们就不贴对联了。”林老爷子看着小荷,抚摸着杨安的头说道。
小荷懂事地点了点头说道:“知道了。”说完带着杨安去做作业。
年夜饭,林家准备得十分丰盛。林家的下人从昨天就已回家过年,小荷的哥哥在德国留学,这年夜饭八个人,刚好坐满这张八仙桌。这顿年夜饭,周氏亲自掌勺,林家老太太、福伯、李桂花打下手,也是忙碌了一下午。
坐在桌子上,林小荷兴奋地为杨安报着菜名:“清汤排骨莲藕火锅、清蒸刀鱼、粽香东坡肉、扬州狮子头、金葱砂锅野鸭、醋熘鳜鱼、大煮干丝、素蟹粉、文思豆腐汤、腊鸡、腊鱼……,一共十八个菜,呵呵,这都是妈妈的手艺,不对,这个是奶奶做的,这个是福伯做的。奶奶,福伯,对不对?”小荷、杨安坐在离门最近的位置,小荷报过菜名便朝坐在上首的爷爷、奶奶和坐在一侧的福伯说道。
“我们家小荷和杨安最聪明了。”爷爷笑呵呵地说道。
“那是当然,不看看是谁生的女儿。”小荷俏皮地说道。
林修、周氏夫妇自豪地笑了笑。
八仙桌上,每个人都斟上了一杯温好的黄酒。在林老爷子一脸正色地提议下,第一杯酒是敬杨安的父亲杨青林,表达了林家的感谢与敬意。之后,氛围慢慢热烈起来,坐在桌子右侧的是福伯、林修,左侧是李桂花、周氏。林修夫妇离杨安近,给杨安夹了好多菜,吃都吃不完。这晚,杨安饮了五六两黄酒。
林老爷子看着杨安小小的个子饮了这么多酒,开心地说道:“还是儿子好啊!嘿嘿!”
坐在对面的小荷听后直瞪眼,嘟着小嘴喊道:“爷爷重男轻女,偏心眼!”大人们听后乐得开怀大笑,最后的主食是三丁包子、鸡丝卷、蟹黄蒸饺、清汤面。看到这丰盛的主食,杨安的肚子早已装不进东西,心中连连后悔先前吃得太多。
晚上,外面下起了鹅毛大雪。小荷、杨安准备出去放鞭炮。夜风吹来,杨安顿时有酒后微醺的感觉,已然把持不住身体重心,有点摇摇晃晃,小荷一下发现杨安醉酒了,也没了玩耍的兴致,连忙喊道:“杨安醉了,杨安醉了。”扶着杨安走向厢房。
大年初一,扬州已是白茫茫一片。李桂花早早地喊杨安起来,洗漱好后。母子俩穿着新衣,到中院给老爷子、老太太拜年请安。杨安收到了老爷子给的压岁钱,用红纸包着的一块大洋,这是杨安第一次收到压岁钱。
时间过得真快,眨眼之间已是五月。李桂花母子来到扬州已是三个来月。在小荷的帮助下,杨安已熟练地掌握了拼音。小荷找出自己初小一年级上学期的教材,也已经开始教授杨安学习。杨安学习书法颇有天分,从四月中旬开始,周氏拿出家传的唐楷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拓片,教授杨安学习欧体楷书。杨安在学校仍然少言寡语,以至于有人给他起了个“哑巴”的绰号。小荷知道后,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