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大明威宁侯》

新笔趣阁(biqugelu.com)

首页 >> 大明威宁侯 () >> 第一百二四章 论商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biqugelu.com/217774/

第一百二四章 论商(1/2)

“公子,你是说,这红薯很容易生存,而且产量很高?”

陈远点头道:“是的,你看看,去年你给我一篮子,到现在,已经种植了十亩了。”

陈远望着红薯藤叶,风吹过来,似乎飘来一阵阵薯香。他拍拍手上的泥土:“等秋收结束,我就把这些种子献给朝廷,分发全国各地,等百姓把红薯都种上了,至少能少挨几次饿,同时。把红薯保存好,也能做军粮。”

陈远说得很随意,蹇怡璇动容,不能用词形容她此刻的心情。读书,为了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她也一直以为,她以后的夫君,就是要这样。

她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跟李骐在一起,他才学出众,侃侃而谈,自己总觉得缺乏什么。说得再美好,终究是纸上谈兵。陈远从来不在她面前高谈阔论,却在默默的做着,利天下利万民的事。

她喃喃道:“这些,你若拿去卖,也值很多钱吧,就这么给了朝廷?”

陈远笑笑道:“我现在不缺吃穿,钱嘛,够用就好。”他开玩笑道,“我可没有人时刻护卫我,钱多了,我还担心贼天天惦记我呢。”古代的治安真的不咋滴,就连一二品官员,被山贼抢劫了,那也是正常是,也多的是“劫富济贫”的人。

当然,陈远的财力现在也只是温饱,红薯自己来卖,自己推销全国,他也能赚个金银满钵。但他没有那么大财力,推广起来很难,比起全国百姓早点种植上,少点挨饿,又去计较那点钱做什么。

官府的推广才有效力,而且,不要跟官府抢生意,动了官府的奶酪,从古至今,没有一个人能笑到最后的,富可敌国,下场只有一个,抄家灭族,全部给皇帝打工,陈远不做那样的傻事。

当然,要养家糊口,光靠赏赐是远远不够的,没有俸禄,他小小投资了董明昌的药材生意,只占两层股份。动动嘴皮子,参谋参谋,和亲戚做生意是忌讳。他们却不一样,可以说,有了陈远,董明昌才有今日的独立,放开手脚大干,还有陈远背后牵动的势力,都是董明昌迫切需要的,所以,陈远入股,他是求之不得。

为何陈远不单干?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他牵扯朝中的事,脱不开身。红薯种植,基本是天天守着,生怕出了什么意外,这可是关乎民生的大事。又没有经商经验,不说寸步难行,一个人也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最后的结局一定是累死。

放手让董明昌去做,自己打出名声,财源不会少,何乐而不为。

蹇怡璇激动道:“百姓收入增加了,也能充实国库,还能做军粮,现在朝中两难,正为安南的事发愁,如果有了这红薯,那岂不是?”

陈远摇头道:“安南的事迫在眉睫,红薯普及没有那么快,主要种植还是春季,岭南的天气可以两季,而且也不可能餐餐吃红薯,还要以稻谷为主。何况,没有两三年,红薯没有那么容易推广起来,我一直在观察,就是担心它的长势会遇到阻碍,就目前看来,是没有问题的。”

蹇怡璇闻言,才反应过来,苦笑:“是了,是我太心急了。”突然道,“看公子气定神闲,莫非有办法?”

“要解决当前的难题,办法不是没有。”

“公子以为,当如何做?”蹇怡璇脱口而出,忽而又觉得有些失礼,毕竟,他明面上还是赵王的人。

陈远叹道:“国库空虚,这是不争的事实,安南虽小,但牵动我大明的几层财政,如果只是反复平叛,长此下去,大明疲于奔命,拖也拖垮了。”

“莫非公子也觉得,我们该放弃安南?”

“不然,安南国土不大,但寸土不让,为今之计,出征的必须的,至于军资嘛,现在有钱的,只有贵族和商人了。贵族的利益动不了,只能再商人身上下功夫了。”

蹇怡璇皱眉道:“从大明开国以来,商人地位低下,税收高,如果再增加税收——”

“当然不是加赋税,为解燃眉之急,是让他们捐献。”

蹇怡璇诧异:“商人逐利,这种无本的买卖,他们怎么肯做?”

陈远笑道:“当然要给他们好处,不如他们捐献了,可以降低商税,适当提高商人的地位。”

“这——”蹇怡璇惊奇不已,秀眉微蹙,“重农轻商,这是太祖留下的政策,目的就是让百姓勤于耕种,充实国库。商人贪婪,弄虚作假,都不利于政策的执行。”

陈远摇头道:“但凡世人的眼光,都只会看重那些有价值的东西,士农工商,前面都能为国家发展和繁盛做出非常多的贡献,唯独商人是一个例外,因为多半商人都是看重自己的利益,而且为了利益,会采取很多不光明的手段,包括国家和百姓;他们的所作所为,只为了自己,并未为国家做出任何贡献,故此才有士农工商的排名,太祖爷的做法自然是对的。”

“但是,谁不是这样了?官员难道不是为了自己的权力和财富?士子不也是为了功名利禄?商人重利这只是人之常情,商人也得吃饭,这跟种地没有任何区别,只是一个动脑,一个动手,商人之所以能够获取高额的回报,那是因为他也承担了非常大的风险,多少商人破产,家破人亡,也是很常见的事,反而农民守着自己的几分地,只要地还在,就能平平安安。”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这个社会是发展的,国

状态提示: 第一百二四章 论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