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一群穷秀才(1/2)
特别是那位叫吴桐的年轻人,言辞犀利,苏玥觉得很有意思,认真地竖起耳朵听。
“成也海禁,败也海禁。”唐宝洲站起身来,大手一挥,“沿海的渔民几代以来,都靠打鱼过活,不开海禁,就相当于断了沿海渔民的活路,再说沿海的商人,对外通商互通有无,不开海禁,就相当于断了沿海商人的钱路,断了人家的活路钱路,人家自然要起来反抗,这样一来,人民内部矛盾爆发……”
在场的人听得频频点头,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宝洲兄好言辞”吴桐接着话题往下说,“开了海禁,沿海的渔民和商人的矛盾得到平复,但国门大开,就好比自家院子的门没有锁,没上锁的院子最容易招贼,此举又引来海上倭寇入侵,沿海居民、商人饱受倭患之苦,如此反复,各有利弊,这海禁到底是开还是不开?”
吴桐这样一说,形象又贴切,其余人听得都笑了,纷纷打趣道,“怎么样给自家的院子上一把锁?”
在场的人哈哈大笑,“恐怕不止是我们,连当今圣上,都很想知道,该怎么样给自家的院子上把锁,上把怎样的锁。”
茶棚里慷慨激昂地演讲,不知什么时候,又吸引了好几位书生,前来旁听。
说到尽兴之处,怎么能少了酒水的助兴,没有酒水,茶水也是好的。
唐宝洲一扫桌面上的两碗白开水,“吴桐兄,大春兄,你们也太不厚道了,占了人家姑娘的宝地,也不喝一碗人家的凉茶。”看了看两人身上的粗布衣裳,顿时明白过来,大声朝茶棚下坐着的人喊,“小姑娘,每人一碗凉茶,我做东。”
苏玥吩咐红蕉去上茶。
在座的每人面前一碗黑乎乎的凉茶,凉茶温温的,冒着热气。
“吴桐兄,大春兄,先干为敬。”好久没有像今天这样各抒己见,这么酣畅淋漓辩论一番,真是痛快啊,唐宝洲豪爽地端起碗,准备一饮而尽。
茶棚下站着的看热闹的人,无不瞪大了眼睛,看着人把一碗凉茶喝下。
唐宝洲也觉得茶棚下的人看他的神色有些奇怪。
“哇”的一声,唐宝洲把刚才喝下的凉茶全吐了,大喊家丁,“快拿水来。”
其余的人都是要进城参加乡试的秀才,刚端起碗,见状不知道出了什么事。
“水,水在哪里?”旁边站着伺候的家丁吓得一时昏了头,忘了水在哪里,哪里有水,慌乱着去找水。
吴桐和吴大春也去找水,他们面前没有水,只有凉茶,刚才姑娘上的两碗水,已经喝完了。
茶棚里的人都在慌乱着找水,哪里有水。
东张西望的提着童,看见乱成一片的众人,半响才回过神来,水不是在他怀里抱着吗,慌慌张张地把茶壶从木匣里拎出来。
家丁重重地拍了小书童一下,“等会再收拾你。”拿了茶杯倒了杯水,捧到唐宝洲面前,“少爷,水来了,水来了。”
唐宝洲接过茶杯,用水漱了口,口里的味道好了许多,“这凉茶实在太苦了,刚才失态,让诸位见笑了。”
看热闹的人跳出来,指着一块字小得看不见的木匾,“这不写着吗,苦茶。”
“这位姑娘煮的苦茶,苦死人不偿命的。”
“茶是苦了点,但是不用担心下毒。”有人学了苏玥的口气,“毒药多贵啊,下了毒,凉茶就不卖五十文一碗了。”
苏玥摇着大蒲扇,看着茶棚里慌乱的众人,不急不慢道,“良药苦口利于病,我的茶清热解毒,最适合你们这些寒窗苦读,要进城下场的学子们喝了。”
一位身穿锦袍的公子,牵着马,身姿笔挺如拔高的青竹般站在茶棚外面,目光灼灼注视着眼前这位姑娘的背影。
姑娘头上簪了一排白色丁香花,丁香花的香气若有若去,想要认真的闻一闻,又随着风飘散了。
第一次见这位姑娘,凉茶铺子没有生意,姑娘捏着扇子在扑蝴蝶,十分可爱。
这一次见,没想到铺子里来了这么多客人。
茶棚内要下场的书生,看着姑娘儒雅地笑,“姑娘,你的茶也太苦了,比黄连还苦,让人怎么喝?”
头一回见这么多客人,红蕉有些紧张地拉了拉苏玥的袖子,小声道,“这些书生不会没事找事吧。”
“别怕,一群穷秀才。”苏玥同样压低了声音,拔开红蕉的身子,“让我来。”
苏玥摇着扇子,翩翩往前走了两步,“公子想要喝甜茶,多走两步,进了城就能喝到。”
旁人吃瓜群众随声附和,“想要喝西湖龙井,铁观音,你进城啊,这荒郊野岭地,有碗凉茶就不错了。”
苏玥苦笑着,“唐朝黄禅师所着的《上堂开示颂》,想必各位公子都读过,不经一番寒侧骨,那得梅花扑鼻香,梅花不经过寒冷刺骨的苦,怎么会有梅花盛开梅香扑鼻而来。诸位是准备秋闱下场的秀才们,你们十年寒窗苦读,试问,你们苦不苦?”
“苦啊。”谁不是从十年寒窗苦读过来的。
“你们今日能吃得了读书的苦,他日就能金榜题名,金殿传胪!”
少女挺直腰板,如外面的骄阳般耀眼,如山上的青松般挺拔,气度上一点不输男子。
众人听得热情高昂,内心澎湃,哪一个读书人不想金殿传胪,考取进士,光宗耀祖。
苏玥不紧不慢道来,“试问,读书的苦,和凉茶的苦,哪一个更苦?”
“当然是读书苦啊。”众人当中不乏有多次下场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