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往事(1/2)
听管家说天子强行进入了高忆仙的别院后,楚王放下与心腹的密探,火急火燎地赶过来,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副和谐的画面。
楚王的眼神闪了闪,而后一面抚掌大笑、一面迎了过去。
“老臣本来担心高丫头无礼、冲撞了陛下,现在看来是臣多虑了。
陛下,请容老臣为您引见,这位是高拱高肃卿之女,高忆仙。”
高拱之女?
听到这个名头,朱厚煜不由用惊异的眼神看了忆仙一眼,忆仙莞尔一笑,再次一礼。
“臣子的名声、身份再高,在天子面前,也不过是一个臣子罢了。民女高忆仙,参见陛下。”
忆仙虽然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但高拱可绝对是个风云人物。
他和张居正是很好的朋友,也是老首辅徐阶的学生之一,《明史》评价他“才略自许,负气凌人”,有敢为天下先的过人勇气,性格刚硬且才能出众,是徐阶一党的重要成员之一,也颇有理政的才能。
按辈分,此人比张居正还高出一层,张居正在国子监做司业的时候,高拱任国子监祭酒,是他的顶头上司,比起张居正、徐阶一开始更器重的其实是他。
两人同为师兄、又经常在一起任职议事,他们被对方身上那种熟悉的气质吸引,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挚友,经常一起抨击时政、抒发自己心中的理想与信念,十几年下来,两人彼此之间也算是知根知底。
但先帝离奇去世、徐阶也因年老准备引退时,两人之间爆发了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
那就是:清流里到底谁说了算。
高拱辈分更高,性格刚强果断,在同党里有不少的拥护者;张居正比他更多出一分沉稳和阴狠,更受徐阶的赏识。两人都不是可以久居人下之人,矛盾很快爆发。
高拱自视甚高、鲜有能让他看得起的人,对冯保更是不加掩饰的轻蔑,他极力反对后宫干政,坚持要求由内阁辅佐幼帝、太后只能做最后的防火墙。
张居正则反其道而行之,结交冯保、通过内廷传递消息及对太后施加影响,在暗地里构建大明政坛上首辅——内廷——太后的铁三角。
两人之间的攻讦和党争愈演愈烈,冯保就被当成了这场争斗的角力点。
高拱要求处死冯保、限制内廷权力,冯保被迫与张居正联手。
之后,高拱上疏请求限制太监权力被司礼监驳回,他很不满地说“如此重要的事情应该让内阁决定,怎么能交给一帮太监呢?”
送信的太监说这是天子的意思,他很不屑地回应“两岁的小儿也能理政?”。
此言一出,冯保就把铁三角彻彻底底地得罪了,就连太后也觉得此人太过放肆、连天子都不放在眼里,不能让他留在内阁。
很快,高拱就被太后以天子的名义降罪、赶回了老家种田,连京城都不允许停留。
张居正在这场斗争中大获全胜,从此权倾朝野。
很难想象那个盛气凌人的高肃卿,居然会养出这样一个乖巧懂事的女儿,朱厚煜好奇地盯着她,以玩笑的口吻问了一句。
“高先生也能养出这样柔顺的女儿吗?”
忆仙以袖半掩其面、轻笑一声,笑声像秋日里的风铃。
“这正是前倨后恭的道理了,父亲之前不明白天子的气度、因此开罪于陛下,获罪也是情理之中;几年过去,父亲一直在反省自己的过错,经常在信中与忆仙提起自己的悔恨。”
收拾高拱的是张居正和太后、硬要说还有一个冯保,关他朱厚煜什么事?不过这丫头说话倒是蛮好听的,谁不愿意听美人的夸赞呢。
朱珣瑜看看高忆仙、又看看朱厚煜,一个大胆的想法涌上心头。
高拱离京之后并不甘心,一直企图东山再起,因此其家人大多还留在燕京城,许多敬佩他为人的官员也乐意帮他一把。
宗室和勋贵缺乏干预政事的合理性,他们也很忌惮张居正的手段,高拱就因此被想了起来。
朱珣瑜本是想撮合高忆仙与自己的三儿子,以此与高拱结盟,将他推上去和张居正打擂台。
现在看来,如果能让高忆仙嫁给天子,高拱便成了朱家的天然盟友,凭高拱的才学和经历,朱珣瑜有信心把他运作回燕京、甚至混一个帝师。
楚王对忆仙使了个眼色,忆仙年纪虽小、心性却十分出色,自觉地找了个理由退下。
“陛下觉得忆仙如何啊?”
朱厚煜眨眨眼睛,他隐约明白了楚王的意思,但不是十分确定,因此还是维持着自己孩童的人设,装成天真的模样。
“忆仙姐姐自然是极美的,说话也比那些大臣们好听很多,朕很喜欢她。”
朱珣瑜开心得眼睛都眯了起来,只要天子不反感、此事就有七成的把握了啊。
“那让忆仙姐姐做你的妃子好不好啊?”
好家伙,你个糟老头子还真的在打这个主意,果然帅气是一种罪过吗?朕才七岁就有人馋朕身子了。
稍微一想,娶高忆仙、与高拱结盟对目前的自己而言百利而无一害。
楚王一伙人的确能把高拱抬回燕京,但高拱要是想回到政坛上、那是门都没有啊。
但凡他们有这种大胆的想法,都是在侮辱张居正的职业素养,以及小看太后的记仇程度。
不过高拱堪称最了解张居正的人,他本身的手腕也仅仅比张居正差一筹,几年的沉淀下来,张居正一不留神也要翻车。
加上楚王这种实力派宗室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