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贵妃醉酒》和《三滴血》(1/2)
顶着寒风回到屋内,看着眼前的两个四四方方的小本子,张艺一时间无法抉择。
“我这到底是寄《贵妃醉酒》,还是寄这《三滴血》呢?”
从私心上说。
他因为是古都人。
所以更倾向寄《三滴血》。
但很显然,在国内如今的九大主流剧种当中,京剧的受众是最多的。
在全国范围内乃至世界上,知名度也最高。这是没办法回避的事实。
京剧《贵妃醉酒》又名《百花亭》,是梅派代表性的剧目之一。
讲述的又恰巧是古都唐朝这边发生的事情。
从蔚蓝的历史上来说,唐皇和杨贵妃之间的故事,也被人写过不少本子,但都不够经典。
而眼前这个剧本,光是从故事情节上来讲,就足够秒杀他以前看的那些戏曲剧本了。
尤其是这里面的四平调,从唱腔结构上来讲,堪称独树一帜,说不定能够引起戏曲界的一大震动。
“不过,这个贵妃醉酒怎么有两个版本?”
小艺:“第一个版本为初始版本,第2个版本为梅兰芳先生所改,除了在剧情上极尽升华,结构上也推陈出新,在其中更是用了昆曲唱腔,风格独树一帜,能够帮助《贵妃醉》酒脱去艳俗成为经典剧目。”
“这么厉害?”
相比于绘画,戏曲上的张艺真的是个小白。
除了看过几个秦腔名段,平时也就偶尔看几个京剧,看一点昆曲。
“话说回来,你刚才说用昆曲唱腔唱京剧,那这个东西,会不会有些不伦不类啊?”
没吃过猪肉至少见过猪跑。
张艺就曾听在古都戏曲研究所上班的叔叔说过,传统的戏剧剧团,其实平时只演一种戏曲。
他那会儿改过行。
原本是唱梆子戏的,也就是秦腔,后来因为秦腔受众实在太少,戏剧团卖不出去票连吃饭都是问题,团长就只能把戏班子改成京剧团了。
他还说过,以前很多京剧班为了捞点外快,偶尔出演昆曲,也算是一种很特殊的感受吧。
小艺:“当然会有你说的情况!但梅先生是戏剧大宗师,虽然不同剧种各方面的差距很大,观众甚至都不一样,但梅先生仍旧成功将京剧和昆剧融合在一起,促成的经典名剧《贵妃醉酒》。”
小艺说的话,张艺听懂了。
翻译过来其实很简单。
只要你有本事有能力,哪怕你把9个剧种串起来演都可以。
“额,那我就投搞了啊……”
张艺嘴上夸着《贵妃醉酒》,身体却很诚实,顺道也想把《三滴血》给寄过去。
大家都是成年人,谁傻乎乎的2选1啊,当然是照单全收喽!
点开电脑,直接在网上搜全国戏曲剧本创意大赛,找到官网后,张艺很容易就找到了投稿渠道。
只是这会儿,眼瞅着两个厚厚的本子。
张艺就觉得有些头大。
这么多字让他打在投稿邮箱上,未免也太残忍了吧?
“我说小艺,以后你能不能直接给我导到u盘或者电脑上啊?这么做我工作量很大的好吧?”
小艺:“我这是在锻炼传艺者的戏曲爱好,方便你传递戏曲文化。”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往后我要发扬很多东西,难不成全都得学会啊?”
“当然!”
“但你有没有考虑过,除去我的身份之外,首先,我是个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况且有些东西我安是不喜欢,难不成你要硬逼着我去学吗?”
“当然不会。”
小艺说完,还不等张艺喘口气,又继续说:“我会让传艺者喜欢的。”
“你能别这么说话吗?我有些肾的慌……”
不知为何,张艺忽然觉得有一股冷风吹了过来,凉飕飕的。
两个戏曲剧本的录入,倒也没有他想象的那么枯燥。
反倒是这里面的唱词,让他有种被深深吸引的冲动。
另外要提一句。
这戏曲剧本还真不是他想象的那么简单,就光是里面的音乐,转场,不同乐器的配合,人物的走位什么的,就让他忍不住头大。
要说和那些舞台剧的剧本,电视剧的剧本相比,估计也是丝毫不逞多让。
可这东西明明很复杂。为什么他就是忍不住想要看下去呢?
额?
刚才不是早就说了不喜欢戏曲吗?
这么容易就要被啪啪打脸?
……
也就在张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花了一天一夜的时间,终于把两个剧本传过去的时候。
在京都某处有些破旧的小楼房里。
担任蔚蓝戏曲研究总院研究员的马听戏,此刻正研发愁呢!
日子过不下去了呀。
这几十年来,戏曲在国内的发展完全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死撑!
没错,要不是有上面的支持和鼓励。
要不是有那些老观众捧场,他们这些研究戏曲,唱戏的估计早就饿死了。
“老爹啊,为什么你要给我起名叫马听戏呢?”老马呆呆的看着窗外,看到戏曲研究总院旁边的小学操场,好几个小朋友拿着手机刷着小视频,要不然就是看电视剧,听流行音乐。
看到这些,他忍不住叹了口气。
孩子们如今能接受到的新鲜事物太多了,相比于枯燥的戏曲,能够投其所好的流行音乐,能以图像进行视觉冲击的电视剧和电影,以及那些能够让孩子们热血沸腾的短视频,俨然是这个时代的宠儿。
相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