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人的一生,一直走在回家的路上(1/2)
这一晚,杨帆睡十三卧室,搂着她,睡得很香。
很久,没有睡得这么踏实过了。
治国如治水,堵不如疏,疏不如引。
近来,杨帆自己睡觉,总感觉身边缺少了点什么。
睡十三房间,又感觉太热,空调只能降身体表层温度,降不了里层。
第二天,杨帆准点起床做早餐。
快做好的时候,十三才起床,第一时间进厨房。
她一头秀发随意绑着,搭在腰上,稀松蓬乱,脸上还有些慵懒,朝锅里探脑袋,看杨帆做的什么。
看着她吃货的模样,杨帆不由得笑了笑。
“笑什么?”十三姨摸了摸自己的脸蛋。
“我这是幸福的笑容。”杨帆说道,现在的十三在他眼里,比以前更漂亮更可爱更迷人了。
关系更近一步,对有些人来说,的确会更爱了。
当然,也有些人跟另一半的关系最后一步结束后,就弃之如敝履。
十三似乎想起昨晚的事来,说了声“讨厌”,便转身回去洗漱。
杨帆继续做早餐,感觉自己的小家更齐全了。
家,是生命开始的地方。
人的一生,一直走在回家的路上。
同一屋檐下,他生火、做饭,用食物凝聚家庭,慰藉家人。
平淡无奇的锅碗瓢盆里,盛满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他与家人一起成长、相爱、别离、团聚。
家常美味,人生百味。
人类组织家庭,原因之一,就是为了更合理地生产和分配食物。
正是这些人间烟火,让家庭组织更加紧密。
尽管千门万户的家常美味各不相同,但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第二天,杨帆离家,前往《舌尖上的旅行》摄制组所在地。
华夏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
这种地理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么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
为了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穿越四季。
有一千双手,就有一千种味道。
华夏烹饪无比神秘,难以复制。
从深山到闹市,厨艺的传授仍然遵循口耳相传,心领神会的传统方式。
祖先的智慧,家族的秘密,师徒的心诀,食客的领悟,美味的每一个瞬间,无不用心创造。
大多数美食,都是不同食材组合碰撞产生的裂变性奇观。
若以人情世故来看食材的相逢,有的是让人叫绝的天作之合,有的是叫人动容的邂逅偶遇,有的是令人击节的相见恨晚。
人类的活动,促成了食物的相聚。
食物的离合,也在调动着人类的聚散。
西方人称作“命运”,华夏人叫它“缘分”。
杨帆来的地方,是江淮省。
现在是徽州油菜籽成熟的季节,而油菜籽是当地食用油的制作原料。
有了油菜籽榨出的食用油,可以保证当地人们的厨房一整年出产美味。
中式烹饪,油是锅具和食物之间的媒介。
热力作用,产生出奇妙而丰富的烹饪方式,植物油脂比动物油脂更易获得,而且健康。
这个秘密的发现,使人类的烹饪史前进了一大步。
美味的前世,是如画的美景。
杨帆跟摄制组进村,跟拍村里唯一的油坊主。
油坊的劳作,决定全村人的口福。
国人相信,万事顺遂,是因为祖先的庇佑。
第一天清晨,雨水的湿气渐渐蒸发,接下来是连续的晴天,收割菜籽的最好时机。
数天充足的阳光,使荚壳干燥变脆,脱粒变得轻而易举。
菜籽色泽黝黑发亮,颗粒圆润饱满,不掺任何杂质,说明它们的植物生涯已经结束,接下来它要开始一段奇幻的旅行。
油坊开榨,榨油工来自附近的村庄。
工作期间每天的午餐由老板娘负责,炒籽是第一步,高温破坏菜籽的细胞结构,降低蛋白质对油脂的吸附力,使油脂分离变得容易,随着菜籽爆裂的响声,香味开始渐渐弥漫整个村庄。
菜籽油有独特的刺激性气味,有些人闻不惯,徽州人却甘之若饴。
徽州臭豆腐,用菜籽油煎,才能产生闻有徽臭,入口异香的奇特效果。
制坯暗藏玄机,磨碎的菜籽,蒸汽熏蒸,水分和温度的控制全凭经验。
坯饼压得是否厚薄均匀,直接影响出油率。
菜籽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有利健康,媲美昂贵的橄榄油。
不过,菜籽油也有先天不足,烹饪过程中油烟大是其中之一。
现在,通过科学的精炼手段,油的烟点大大提高,加上品种改良,可以进一步降低非健康物质的含量。
对于靠菜籽油生活的徽州人来说,一切都是从榨取第一滴油开始的。
木榨榨油,传承一千多年的古老工艺。
电力机械时代,血肉和草木之间的对决,依然焕发着原始的生命力。
重达一百公斤的撞锤,敲打木楔子,对榨膛中的坯饼施加巨大的压力。
依靠这种物理压,迫使油脂渗出,反复榨打,持续三个小时。
在追求利益和效率的今天,这,也许是对祖先智慧最好的继承。
菜籽油在华夏有千年的历史,使用广度上贯穿长江流域,给菜系的厨师创造了施展技艺的舞台。
红油的烹制,必须使用菜籽油。
煸炒,使辣椒迅速脱水,渗出香味,捣碎,以便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