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怀王篇17(2/3)
些犹豫,又问了三个问题:楚国联合诸侯伐我,我们不报仇了吗?
我们攻打韩国,赶走犀首,是为了什么?
我们离间楚、齐,又是为了什么?
总结性发问:我们折腾了那么多事,是为了什么。
秦惠文王当然知道,这些折腾都是为了伐楚,一决胜负。
张仪不给秦王退路,逼迫他做决定,我们不与楚国一争高下,楚国也会来欺负我们。此战,我们没有退路,只能勇往直前。我们不但要与楚国争天下,还要与诸侯争天下。
争天下,这三个字让秦惠文王找回了杀伐果断的自己,一个字,打。
张仪做通了秦惠文王的思想工作,接下来就替他分析敌情。
楚国地大、兵多、幅员辽阔,这是事实。但,楚国权力不集中、家族势力复杂且分散,又相互制衡。楚国很难捏成一个拳头等等,不利因素。在张仪眼中,楚国就是纸老虎,根本不用怕。
张仪甚至断言,不用交战,利用挑拨、离间等手段,就能让楚将各自为战,互不配合,互不驰援。
秦惠文王才不信张仪这套说辞。
楚国争霸南方,已经数百年了。家族势力多,但,威胁到楚国的利益,他们还是会捏成一个拳头。要不然,楚国能存活这么久。
张仪深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主动请缨,前去有说昭雎,挽救重丘战败的损失。
秦惠文王也想见证一下,他说的理论是否正确,扬手答应了。
张仪来到重丘见了楚将昭雎。
楚将昭雎听过张仪这个靠嘴吃饭,满嘴跑火车的男人。他想,只要不和对方搭话,还能试探出秦国的虚实。
昭雎想是没错的,但,小看了这个靠嘴吃饭的男人。
这个男人,可是凭借这张嘴,纵横诸侯十几年。两次成为秦相,一次成为魏相,就是他用嘴吃饭的产物。
昭雎小心,小心,再小心。
谨慎,谨慎,再谨慎,还是中了对方的圈套。
张仪根据人物性格,言行举止,对症下药。起初,说了很多,昭雎冷着脸,没把他当回事。
张仪那句我是来送死的,令昭雎有些不解。
昭雎心想,有这么愚蠢的人。都说,这个男人这张嘴,十分了得。我看啊!也没什么。
昭雎的心里防线,不知不觉已经瓦解,浑然不知,问,你来送死,我成全你。
张仪闻言,大笑不已,也不说话。
你笑什么。昭雎见了,更是奇怪,想了想,这个男人为啥要来我这里送死,定是有什么诡计。
张仪看穿了对方的心思,也知道对方担心什么,我死在这里,有昭雎将军相伴,何不美哉。
昭雎挥动长剑,剑刃离张仪的咽喉只有一厘米,信不信,我杀了你。
张仪主动送上脖子,大有,你快杀了我吧!
昭雎没想到,这个男人,竟然不怕死。
张仪说,秦相死在这里,那是丢了秦国的脸。秦王定会发兵雪耻,为我报仇。我是个小人,死了没什么。可怜的昭氏男儿为我作伴,岂不美哉。
昭雎冷笑说,有我在,秦国休想破了此城。
张仪笑了,笑得很大声。昭雎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他以为自己是谁啊!楚国的战神。
张仪和颜悦色地说,昭雎将军手中不足五万兵力,秦国二十万大军来攻。胜负,会如何。今日,我死在这里。明日,将军就来陪我。
昭雎沉默了,他不说话。秦国二十万来攻,昭氏男儿就魂归这里了。
秦国声东击西,楚王从将军这里调兵。屈氏深得楚国信任,你们定会听从屈氏男儿的指挥。屈氏借秦国的手,派昭雎将军去守一座守不住的城。昭雎将军,就该去见先祖了。
你到底想说什么。
张仪指着那禀长剑,示意对方拿开。
昭雎收回了长剑,看着这个靠嘴吃饭的男人,果真有些本事啊!
张仪又开始了大忽悠:楚王从这里调兵,这里薄弱。秦国大军打来,不知会不会有人来救。
张仪还替对方着想,说了很多话。
昭雎慢慢听了进去,也仔细思考。
眼下,楚国屈、昭、景三家,屈氏实力最大。
屈氏借助秦国,打压其他两家,两家有苦也说不说来。
昭雎想了想,心生一计:为何不借助秦国的手,打压屈氏,进而提高昭氏的地位了。
昭雎想通了这一切,虽没有直接答应张仪的条件,却也没有杀他。
张仪见状,总算稳住了昭雎这个男儿。
秦国几路大军,围攻楚国丹阳。
楚国建国,就是从丹阳五十里开始,逐渐发展成为泱泱大楚。楚国为了向东扩张,只能迁都。丹阳这个地方,就成为屈氏一族在这里守护。
屈、昭、景三家,都是出自楚国王族。
屈、景、昭三氏分別源自楚武王、楚平王、楚昭王,这三族直到西汉高祖时都是贵族。其中,屈姓是以邑为姓,是三姓之中起源最早。从春秋到战国一直都是显族。昭、景两族是以谥为氏,是战国时代显族。楚国因为这三族而强,也因为这三族而弱。
屈、昭、景三家相互制衡,相互倾轧,进而促进了楚国王室的稳定。
驻守丹阳的人正是屈氏首脑人物屈匄。
可,这场战斗的结果:很让人意外。
楚、秦丹阳一战,楚国败了,秦国赢了。
秦国斩杀楚军八万人,大获全胜。
那么,面对丹阳惨败,楚怀王又会做什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