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昭王篇11(1/2)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战国风云人物九桃查找最新章节!
燕国很奇怪
燕国是一个很奇怪老的不能再老的诸侯国。把万乘之国的诸侯,若按等级划分:燕国、楚国是第一批老诸侯国。(西周建国)
秦国是第二批诸侯(春秋建国)。
韩、赵、魏、田齐是第三批诸侯(战国建国。)
可以说燕国的生命,和周朝的时间,差不多。及至始皇帝灭六国,燕国的生命力,比周朝还要长几十年。
但,燕国留下的东西,却没有周朝的多。
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是为燕召公。
按理说,燕国的首任国君是周武王的弟弟。论身份、论血缘、轮背景、论地位,燕国是有一手好牌的。
就像鲁国,首任国君为周武王弟弟周公旦,利用自己的身份、血缘、背景、地位,成为中原最有影响力的诸侯国,还形成了学术流派,成为了文化中心,礼仪之邦。
然,燕国呢?
在西周时期,还是有作为的,灭掉了几个小的诸侯国。
进入东周时期,燕国艰难地跻身为十二诸侯国之一。
但,更多的是默默无闻。
被戎狄入侵,险些亡国。
齐国千里救燕,成为一段佳话。
燕国没有什么功绩,值得吹嘘的。
那么,这里有个问题。
燕国的身份、地位、背景、血缘都很不错,为何没有什么作为呢?
这,真的不能怪燕国没本事。
而是,燕国国土是处在与北胡接壤的地带。
只能怪,燕国的地理环境不好。
戎狄之患,亡了西周。
春秋时期,戎狄之患,差点颠覆中原。齐恒公合纵诸侯,才守住了华夏基业。
燕国能够历经西周、熬过春秋,迎来战国,建立几百年不被诸侯灭,也不被戎狄所破,能够存活下来,已经不错了。
你想要燕国有更大的作为,这太难了。
用燕国的话说:我太难了。
在夹缝之中求生存啊!
因为燕国的存在,阻挡了戎狄南下。中原诸侯,才能发展。
燕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并没有翘着二郎腿,喝点茶,打点牌,虚度光阴,而是很努力的活下去。
由于燕国的对手主要是胡患,所以,和中原诸侯的交往,难免就少了。
久而久之,中原诸侯也忘了燕国的存在。
当然呢?中原诸侯也需要燕国替他们阻挡胡患。
他们也不去找燕国的麻烦。
燕国坚守自己的岗位,阻挡胡患南下,一下几百年就过去了。
然,进入战国时代,什么都发生了变化。
也可以说,天下都变了。
春秋好战之国有四:北边的晋国、东边的齐国、南边的楚国、雄踞东南的吴越。
此时的秦国,是排不上号的。
晋国被韩、赵、魏瓜分,一分为三。
姜氏齐国被田氏取代,姜齐,亡了天下。
雄踞东南的吴国,被越国灭了。越王勾践,成为春秋最后一任霸主。但,后来的越国国君,也是默默无闻。
楚国从西周时期,敢与周天子叫板,分庭抗礼。春秋时期,敢蔑视周天子称王,还问鼎中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但,进入战国时期,被三晋吊打,完全没有脾气。
中原诸侯在变,燕国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
遥想西周建立之时,姬姓诸侯国,星罗棋布。
可,熬过春秋,进入战国。
姬姓诸侯国,能够喊出名字的也不多了:周国、卫国、鲁国、燕国、韩国、魏国、中山国。
当然呢?
周国是根红苗正,但,说不起话,是被欺负的对象,没有诸侯理他。
卫国、鲁国,血缘与周国很近,但,实力弱小,千乘之国,不敢发言。
韩国、魏国是姬姓,不仅血缘远,辈分弄不清,还欺负周天子。
中山国自称是姬姓,中原诸侯没人理他,当他是蛮夷。
然,燕国背景好,身份高,血缘也近,与周朝同在的老牌诸侯国,最关键的还是万乘之国,有肌肉、有实力。
如今,魏国称王,齐国称王,秦国也称王,韩国也称王。
于是,沉默了数百年的燕国,不打算沉默。
燕国要以新的姿态,迎来战国。
燕国要高调登场,举起姬姓的大旗,参与中原战事。
先是助中山,脱离魏、赵掌控,参与中原事物。
与齐国搞好关系。
趁着赵武灵王继位,兵伐赵国。
结果:燕国被打败了。
有可能燕易王为了夹击赵国,把竖子燕昭王,送去了韩国。
这里有个疑惑,燕易王为何会把燕昭王送去韩国,而不是魏国呢?
赵国和魏国关系不好,燕昭王被送去魏国,意图岂不是太明显了。
韩国和赵国交好,再加上韩国和秦国也很近。
送燕昭王去韩国,可以交好韩国,也能赢得秦国的好感,最重要的是赵国也不会猜忌。
于是,燕昭王去了韩国,开始了质之人生的生涯。
有的人说燕昭王去韩国避难,是发生在燕王哙禅位,子之之乱之后。
这个观点,我个人保留了。
燕王哙继位不是一帆风顺,能够影响他的人有公子升,还有少公子燕昭王。
个人推测,燕昭王入韩是在燕、赵之战后发生的事情,而不是子之之乱。
几年后,为了应对天下局势,魏人公孙衍来到燕国,提了一个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