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虞家骄子(1/2)
原来,虞洽卿的小儿子虞文峰自小聪慧,尤其对数字格外感兴趣。为了把虞文峰培养成为自己的接班人,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之后,虞洽卿又送虞文峰进入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博士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虞文峰毕业后并没有回国,而是在纽约先后就职于信托公司、银行、证券交易所等多个金融机构,很快他的才华就显露出来了,在纽约金融界以预测准确金融走势而闻名。
1907年美国发生的金融危机前,当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虞文峰,从铜业公司股票的波动中看出了端倪。他断言股市泡沫风险已经极大,如果不加以制止必将会引发金融危机。可惜,他的身份和地位决定着他的推测不会被大多数人所认可。果然,由于zfu监管过于宽松,导致信托投资公司过度吸纳社会资金并投资于高风险的行业和股市。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投机状态。后来流言四起,一些信托公司遭到恶意挤兑。由于现金短缺,无法向排队等待取钱的储户支付本金和利息,1907至1908年,美国破产的信贷机构超过了300个,共负债3。56亿美元,还有2。74万家工商企业登记破产,共负债4。2亿美元。1907年的危机中,美国工业生产下降的百分比要高于在此以前的任何一次危机,失业人数最多时为500万-600万人,这是以前各次危机中未曾有过的。直到这时候,人们才想起来,曾经有个中国的年轻人,曾经提醒过他们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当人们在去找这位年轻人的时候,他早已经杳无音讯了。
没错,这时候虞文峰已经不在美国了,他被父亲召回了上海。早在1906年,虞洽卿曾组织上海工商业人士赴ri考察,在ri本的半个月中,他对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经营企业产生了深刻的印象。此时,包括虞洽卿在内的宁波帮的实力已遍及上海近代工矿航运及公用事业,他们急需获得金融业的支持。因此,回国后虞洽卿便积极倡议筹办四明银行,两年集聚了资金75万两,开设了四明商业银行。虞洽卿将自己的小儿子召回国,自然是要用他的所学为四明商业银行出力。
虞文峰果然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在他的建议下,银行将营业种类分两部:商业部,经营存款、放款、贴现、汇兑、发行银洋各票业务;储蓄部,收存零星款项。它的经营方式完全仿效钱庄的做法,以商业往来为主,营业时间也与周围钱庄毫无二致。但与钱庄明显的区别是它在开业不久,就向清zfu度支部申请了钞票发行权,发行的兑换券有4种:壹元、贰元、伍元、拾元。其中贰元券,他行没有,显得很别致。四明银行的钞票刚一发行,就遭到企图独霸中国金融市场的外商银行的夹击,他们将四明印发的钞票攒到一定程度就来挤兑现洋,给四明造成极大的压力。在虞文峰的建议下,虞洽卿连夜召开了董事会,希望宁波籍的董事最大限度地动员宁波同乡支持四明银行。这些董事在上海都有一定的号召力,他们登高一呼,宁波同乡纷纷施以援手,各大商店、钱庄、银号争相代兑四明钞票,风chao才得以平息,四明钞票也由此得到了人们的信任和欢迎,最初发行额20万元,以后逐年增加,在上海、汉口、宁波、温州、舟山等沿海、沿江城市广为流通。
然而好景不长,1910年上海橡胶股票风chao,不仅使得四明银行险些万劫不复,虞文峰也在这次倍受打击一病不起,直至今ri依然一蹶不振。
20世纪初,随着汽车业的大发展,橡胶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同时橡胶也成为众多工业产品的新兴材料,十分热门。汽车、三轮车、人力车都换上了橡胶轮胎,上海人在布鞋、皮鞋外套一双胶鞋,称“套鞋”,再穿上橡皮雨衣,暴雨天也可照常出门。其它各种橡胶制品更是不计其数。1908年,英国进口橡胶总额达84万英镑,次年增加到141万英镑,美国1908年进口橡胶5700万美元,次年增加到7000万美元。受到生长周期、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制约,橡胶的生产规模在短期内无法扩大,注定了在一定时期内橡胶价格将持续走高。伦敦市场上的橡胶价格,1908年每磅2先令,1909年底猛涨到每磅10先令,1910年4月达到最高峰,每磅12先令5便士。伦敦的橡胶股票也随之水涨船高。一家新成立的橡胶公司发行100万英镑的股票,半小时就被抢购一空;另一家公司发行的股票,最初每股10镑,发行不久后就涨到每股180镑。
国际金融资本纷纷在适合橡胶生长的南洋地区设立橡胶公司,而总部则设在上海,便于从这个远东最大的金融中心融资。从1909年底到1910年初的几个月里,南洋地区新成立的橡胶公司有122家,至少有40家总部设在上海。这些公司有些刚刚买地,有些已经把橡胶树苗种下去了,也有很多是皮包公司。总部设立在上海的橡胶公司纷纷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大肆招徕资金。受到国际金融投机风chao的影响,上海的橡胶股票也大受欢迎。
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打滚多年的虞文峰,一眼就看出了此时股市中的泡沫在不断放大,连忙告诫父亲千万不要去碰橡胶股票,同时不要拆借款给购买橡胶股票的任何钱庄。于此同时,他制作了大量的宣传单在证交所附近发放,告诫自己的同胞不要上当。可是,抢购狂chao让很多人一夜暴富,更加激起了人们的投机yu望,以至于股票的实际价格超过票面价值的数倍甚至数十倍。蓝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