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宋祖训(1/2)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二十二字的祖训,很快传播开来,郭浩霸气胸伟的形象,好像出现在眼前。
太平元年八月,一批新的学子进入各大书院,为什么是这个时候,因为郭浩参照后世制定了学期,天下书院都是如此。
而提前一个月开学,是因为他们要参加“军训”,每个学子发了两套衣服,一套日常读书的汉服,一套锻炼身体的胡服。
睢阳书院,烈日之下学子们笔直地站立,不是他们想这样,而是身后有个教头拿着鞭子看着他们。
“你们都听好了,军训期间,我不管你是谁家的公子,还是哪家的小家,只要进了书院,这一个月就由我管!”
没错,现在的睢阳书院招收女学生,虽然不是很多,但因为是首次招收的缘故,也占据了这批学生的三分之一。
睢阳书院作为国子监,有很多官宦子弟,大宋其实不缺才女,郭浩这么做算是解放女性的第一步,但要做到男女平等,还不是那么容易。
一百多名学生分为三个方队,两男一女,教官是最早跟随郭浩的老人,当初经历过他的训练,现在年龄大了,专门负责学子军训。
“陛下最近在朝堂之上,宣布了大宋祖训,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二十二个字,你们知道意味着什么吗?他不仅仅是在说皇子们,同时也在告诉大宋的百姓!
也许有人会说,过刚易折,如此强硬容易遭人记恨,但你们都是读书人,熟读经史,汉唐他们这么做了,可结果如何?还不是照样挨打!
太祖曾经说过一句话,拳头才是硬道理,落后就要挨打,而大宋的强大从哪里来,就是从你们这群少年来!
西北战事你们都知道了吧,朝中有多少大臣反对,但是大将军一到,还不是乖乖的献地投降。
西北三万常驻军,两万预备役,五万大军打出了大宋的威风,向天下证明了我们大宋的实力!
而你们将来都会去做官,有的在京城,有的在地方,有的甚至可能会上战场,作为参谋监军!
所以今天我训练你们,不是在为难你们,而是在帮你们,行军打仗非同儿戏,只有身体强壮,才有活下去的希望!”
这一套说辞,是郭浩强制要求的,不会说背也要背出来,总之洗脑的同时加油打气。
国子监的教官自然是有一套,一番话下来所有学子都热血沸腾,郭浩用事实证明,没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大概站了半个时辰,教官下令休息,学子们一下子放松,他们早就坚持不住了。
“哎,你们说陛下这是要干嘛,难道真要我们上战场?”
“谁说不是呢,我们可是读书人,如果上了战场是不是有点大材小用了?”
“你这是什么话,陛下不是读书人么?他老人家还不是照样驰骋疆场!”
“哎,我们这群凡夫俗子,怎么能和陛下相比。”
“比是比不了,不过话说回来,我听说现在所有军中将领,陛下都要求他们读书,为了让他们快速学习兵法,陛下还特意写了一本《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陛下又出新书了么?在哪能买到!”
“买不到的,这本书是军事教材,只有达到一定级别,才有学习的机会!
不过聚仙阁偶尔会讲一些章节,咱们休沐的时候可以去听听,听说十分精彩,里面有很多兵法,是陛下一生的经验总结!”
“那有机会一定要去听听!”
几个学生的对话,教官算听见了,但是他只是笑笑,没有说什么。
为了增加百姓参军的热情,郭浩终于把《三国》拿了出来,但是不是后世那种,而是他融汇了诸多兵法,参考《三国志》的修改版。
大致的剧情没有变,细节有些出入,毕竟时间太久了,原著他也记不清了,不过整体故事还是十分精彩。
有了这本书,比起枯燥的兵法,将士们会更容易接受,只有理论联合实际,大宋的军事才会更强大。
对于郭浩的祖训,学子们是完全支持,不过还是有一些读书人,有不同的看法,主要原因是时局。
所谓时局,就是当前局面形式,如果大宋国力强大,这么做倒也没什么,可如果实力不足,这么做只会适得其反。
兵法中有一招叫以退为进,说的是退让隐忍,郭浩也承认有时候忍才能成大事,实际上他现在就在忍。
出于对历史的了解,他知道北方的游牧民族,未来都是中原的大敌,甚至会颠覆汉人的统治。
他知道海外的东瀛、高丽,都是一群养不熟的狼,不一定什么时候会咬你一口。
西北的土著,西南的外藩,这些不起眼的小部落,都是华夏民族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虽然也能迈过去,却也需要鲜血来铺垫。
所以他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壮大国力,和时间赛跑,尽量把华夏历史上落下的进度追上来。
这几年郭浩鼓励商业,督促耕种,发展科技,重视教育,提高军事,改革政治……
所有方面一起发展,着实不容易,他也是分身乏术,顾此不顾比,只得一样样来。
好在各项工作稳定展开,国内形式比较稳定,边境驻军都很忠诚,地方官员还算努力。
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他已经尽最大努力,去推动华夏的进步,接下来只有等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