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南宋大相公》

新笔趣阁(biqugelu.com)

首页 >> 南宋大相公 () >> 第七十九章 解试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biqugelu.com/201550/

第七十九章 解试(2/2)

或者这根本就是有意为之,故意规避一些敏感的问题。关于战与和,关于军务政务,关于吏治,关于忠奸等等的题目,只要有可能触及一些敏感之事,便一概规避。这其实便是一种变相的禁言。

在秦桧掌权之下,显然他不会允许这些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也不会允许这样的争论。那些都有可能会翻他的老帐,揭开朝廷的伤疤。所以,科举的策论题目便成了这种毫无营养的老掉牙的并无实际作用的题目。

不过对方子安来说,这倒是一件好事。这一类空论的文章很多,而且写得精彩的也不少。方子安搜肠刮肚一番,很快便从残存的记忆中找到了一遍。当下磨墨剔灯,提笔疾书。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洋洋洒洒一篇《问说》很快便落于考卷之上,也不用担心会有穿帮。因为写这篇文章的人活在几百年后的鞭子朝。方子安打心底里感谢高中的语文老师,当年若不是他逼着全班人将每一篇文言文都背下来,此刻还真是有些抓瞎。当初被方子安深恶痛绝的行为,如今却在近千年之前的这个时空给了自己助力,这不得不说真是一种玄妙的造化。

但其实,方子安其实也没有什么成就感。自己之前是真的用心读书了,想着搞不好要真的凭借自己的本事考上科举的。不过,方子安却也不是愣头青,这种事还是不要冒险的好,既然能借力,最好还是借力。这年头科举可是三年一次,若失手了,便又得耗费三年时光了。所以方子安还是老老实实的打把稳牌,厚着脸皮借鉴了一回。当然,学习也并非没有派上用场,比如第一场考的帖经墨义数百条,便都是靠着自己苦读死背的功夫,那玩意可是借鉴不来的。

无论如何,撂下毛笔的时候,方子安的心情愉悦了起来。三天的囚笼生活终于结束了,这一切都像是做了一场噩梦一般。倒不是因为这个环境的逼仄恶劣,而是这里压抑而恐怖的气氛。每天晚上,方子安几乎都能听到号舍之中传出的痛苦的嚎叫声,那是一些人因为考试不顺,意识到自己将没有希望时的悲鸣。那是一个个被这个时代所折磨扭曲的灵魂所发出的无奈的呻吟。方子安意识到自己其实也陷入了和他们一样的处境之中,坐在这阴暗的号舍里,其实便是一种无奈的妥协。但方子安知道,自己和他们又是不同的。自己是绝对不会像他们一样,成为时代的失败者和牺牲品的。

有的人折戟于此,而方子安将要从此处扬帆远航。


状态提示: 第七十九章 解试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