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胆子再大一点(1/2)
苏长青第二天上午去新外大街的新办公地址见了韩厂长。
其实这一步已经走得比凯哥慢了,横店秦王宫是为《荆轲刺秦王》打造的,韩厂长是制片。
后来的《无极》也是在横店拍的,韩厂长也是制片。
再后来拍《梅兰芳》,凯哥在北京郊区又建了个影视城,制片仍是韩厂长。
这已经很说明问题了,苏长青有些懊恼,作为重生人士,在这个问题上觉醒得有点太晚了,早两年就该干这事。
两年前凯哥大动土木修建秦王宫时,他买了飞机。
本山子的话是对的,买飞机耽误事。
韩厂长目前是集团副总兼副总经理,名义上还不是中影一把手,但实权在握负责制片工作,印象中这个时期很短,很快就会转正。
苏长青搞起了影视基地,没有业务支持是难以维系的,而有些事靠上面政策压下来可不是好办法。
昨晚苏长青与东方宁华也谈了这方面的事,他的看法还是比较积极的。
虽然工作开展晚了点,但他与北影的合作更早,而且创造了多得多的利润,韩厂长没道理非得厚此薄彼。
之前《荆轲刺秦王》参展戛纳,韩厂长仍大力鼓励苏长青也参展就很说明问题,实利比虚名重要得多。
作为影视业掌舵,不可能将一大摊子工作依赖于某个人,抓手多一些才比较牢靠。
最后总结:“以我对韩总多年的观察,他是个有事业雄心的人。”
“是吗?”
东方宁华凝视着苏长青,半晌突然道:“有时候我觉得你说话做事有种独特的魅力。”
这话说得奇怪,显然不是表面的意思,苏长青忍不住问:“怎么说?”
东方宁华微笑起来:“如果我是韩总,首先想到的是你怎么有把握弄得下那么大一块地的批文,而且是指定苏杭沪中间那么好的一块位置拿下。”
“我明白了。”
苏长青有点惭愧,文青病又犯了,分析一些没用的东西,有些人根本不那么考虑问题。
“另外我一定知道你在外面搞的那些花边新闻,也会认真想想你是怎么在国内全面控评的。”
“这事就别提了,我全明白了,喝茶吃点心。”
“我算服了你。”
“又怎么?”
“这辈子还第一次有人求我办完事,让我别再提了。”
苏长青顾左右而言他:“这点心多少钱一盘?”
东方宁华被问懵了:“怎么了?”
“没怎么,我在想等平湖的宫殿建好了,也在宫里卖点心,不知多少钱一盘合适。”
“东拉西扯。”
果然不出所料,韩厂长对苏长青要搞影视基地十分支持,详细询问了计划,压根没再提电影节的茬。
“我们的基础设施太薄弱了,虽然全国各地现在做了几个影视城,但都不够专业不够规模,资金和经验都缺乏啊。”
他提到了横店,也提到了凯哥的大力支持。
“谢老当年的发展思路是对的,也有好莱坞几十年的成功经验在前面可以借鉴,现在再有你们这些有影响力的导演带头支持,非常好,既有利于影视发展,也能带动地方经济,我相信只有百花齐放良性竞争,才会迎来满园春色关不住的春天。”
“韩厂长说得太好了,一定会有满园春色关不住的时候。”
影视基地还没开始建,现阶段谈合作显然太早,没被泼冷水就行了。
最终韩厂长鼓励道:“胆子再大点,步子再快点。”
胆子的确该大点,苏长青回家就把《关于建设平湖影视基地的申请》直接改名为《关于建设平湖国家影视产业发展实验基地的申请》。
既然东方宁华出面审批,何必太小心翼翼。
然后又慎重地润色修改几遍后,第二天就带着柳雨菲给东方宁华送去了。
带上柳雨菲是因为两人在东京就很熟了,可以配合工作。
东方宁华帮忙跑批文,恐怕只是打几个电话,具体跑腿还得自己人来。
其实这样的申请报告是不严谨的,既没有地方政府的评估报告,也没有地块的详细资料,苏长青也没实地考察过,只有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意向性更强。
三人在一家茶馆见的面,没有去东方宁华的公司。
“你这步子够大的,自己先挂牌了。”
看了申请的名称东方宁华笑了,但也没多说什么。
至于内容,她说这么写就够了,现在要的是政策,上面将会同有关部门通盘考虑,和写得好不好没关系。
至于后面具体怎么落实,还有一大段路要走,既有批文又有资金,就没道理搞不定这事。
另外申请报告交给她,在家等着结果就行了:“咱这不是跑衙门盖章的事,你们忙自己的事吧。”
至于苏长青在等来批文之前,要不要先去现场看看,大概选个地址什么的,东方宁华也说没必要:“接下去会同有关专家,结合当地的近远期交通规划,有理有据地选几个合适地址,你到时候再去看也不迟。”
太爽利了,谁说现在办事难,这不挺容易的,态度好说话也好听。
嘉兴的交通很便利,不过平湖境内目前还是以国道以及沈海高速为主,苏长青记得几年内就会再开通两条高速。
另外重生之前嘉兴机场改造工程已经动工两年,当时还想过以后回家看父母就可以坐飞机了,没想到人生进度条被往后拖了二十多年。
趁着柳雨菲去卫生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