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纠缠不断(瑜洲,好烦人啊)(1/2)
李治觉得时机已到,才从宝座上缓缓起身,看着大殿中的一切,仿佛看着大唐的天下,看着五湖四海和万里九州,语气冰冷地说道:
“传朕的旨意,颁布全国,废除太子李忠,另立李弘为太子,即刻颁发全国,以缓解星象之说。”
丁瑜洲和武媚娘同时听到李治的宣布,两人对视一眼,连忙起身歌功颂德道:
“皇上圣明。”
废太子一事以极其快速的速度颁布全国,因为丁瑜洲提出的星象之说便发生了这场突如其来的事件,所以众人全都为之惊恐,为之震惊。
关于废太子事件,其实武媚娘从中也是推波助澜的,表面上她对此事表示中立,不便过问,因为一方涉及废太子,另一方涉及自己的儿子,但是暗地里她还是帮助丁瑜洲不少,包括暗中激发出太子的反常举动,让他对丁瑜洲、许敬宗、李义甫等人展开追杀活动,包括在东宫设置种种调动兵马痕迹,在东宫安插自己的人员等等这一系列的环节也没有缺少武媚娘的暗中授意。
为了自己的儿子,也为了自己能够保住皇后的位置,稳固自己在宫里和朝廷里的地位,武媚娘其实早就对李忠不顺眼了。
这些事情,丁瑜洲是事后才知晓的,不过在事情进展的过程当中,他多多少少还是有所考虑,因为有的时候事情往往发生得极为巧妙,比如他在被太子围堵的时候,明明是没有退路,没有救援的时候,狄仁杰的突然出现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无形之中,那日狄仁杰恰好在刑部值守,而武媚娘的命令传到刑部,机缘巧合下让狄仁杰有了一个崭露头角的机会,进而让武媚娘和李治发现了狄仁杰这个可塑之才,这也为日后大唐出现一位明察秋毫忧国忧民的治国能臣打下了基础和铺垫。
不光在发现狄仁杰的事件上,武媚娘在朝中也在暗中培植自己的新兴力量,包括后来即将出现的那帮酷吏,武媚娘还在继续搜寻着自己的支持者。
不管怎么着,事情已然告一段落,这件事已经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虽然前期充满了许多的不确定性,但是结果确如丁瑜洲所判断的,也如史书所记载的,一切尽在掌握。
大殿里恢复了平静,因为武媚娘和丁瑜洲的目的达到了,李治缓缓坐回了宝座之中。
王宽已经将皇帝的诏令传达出去,三省六部已经贯彻落实,看似无事,李治舒了一口气,又端起茶盏饮了一杯茶水,随即摆弄着宝座上放置的供平时把玩的和田玉雕骏马玉雕。
那器物甚是精美,在日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散发出宝石璀璨的光芒。
丁瑜洲一看便知是上等品相的器物。
此时,武媚娘的状态也放松了许多,不是刚才一直挺直腰板端庄坐于宝座之上的神态,而是微微弯着身子放松了下来,显然也是无事可说,无事要商量。
帝后如此反应,其实就已经在向丁瑜洲表明了一种意思,就是要对丁瑜洲下达逐客令了,毕竟这是后宫,帝后不能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他们也要歇息片刻了。
当前李治手中把玩的玉雕摆件和武媚娘的状态,还不足以引起丁瑜洲过分的关注,因为他心里还有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没有完成。
他想了又想,觉得还是应该试探一下较好。
丁瑜洲继续正襟危坐,显然是没有要走的意思,便从座上起身,继续对着李治和武媚娘说道:
“陛下、娘娘,微臣还有一事要奏报,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治听丁瑜洲说得轻巧,语气中带着急促,本想嫌弃他事多,可是又觉得丁瑜洲恐怕还有重要事情,便只得耐着性子说道:
“既然有事,那就你就说说吧,让朕听一听。”
武媚娘听后,又将那柔和的目光转换成一种严肃的神情,点了点头,没说话。
丁瑜洲见帝后都是耐着性子,自己真是冒着触犯龙颜的危险,但是他觉得依旧有必要说一说,因为下面的事情则是即将引起更为激荡宫廷政变的重要环节。
丁瑜洲长话短说,生怕惹恼了皇帝皇后,说道:
“陛下,凡事慎终如始,善始善终,我们应当总结和思考太子之所以生事的原因和结果,微臣反思许久,觉得这件事情的根源还是在于名门望族大臣们的存在,陛下一直未曾处理他们,也没有对他们采取任何的惩治措施,今日他们暗中支持太子造反,那都是欺君罔上的大罪,如若不惩处,恐怕日后还会生出类似的事端来呀。”
武媚娘听后眉头一皱,随即又放开,脸上带着难以察觉的神情,说道:
“陛下,丁瑜洲大人所言甚是,本宫也一直觉得这些元老大臣们往往仗着自己是三朝、两朝元老,便不把陛下放在眼里。他们在朝廷党羽众多,支持者拥护者更是数不胜数,若他们联合起来,恐怕对陛下也是一大祸患。太子之所以敢如此大胆如此妄为,肯定少不了他们的支持。如今太子被废,难保不成他们日后再支持另外的王爷或者皇子,岂不是更加会危害陛下吗?”
李治听着丁瑜洲和武媚娘的话,心里也在盘算着,他也深知元老大臣们在朝廷的势力范围,也知道他们的影响不容小觑,其实他是吃过这些苦头,元老大臣们一度甚至要左右他的思想,影响他的权利,他何曾不想除掉他们。
李治微微叹了口气,显得有些无可奈何,将两只手重重地耷拉在宝座的把手之上,说道:
“你们所说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