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反其道而行之(1/2)
这样做的目的绝对不是李倓对于读书人有什么偏见,而是他觉得现在的读书人实在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把自己当回事是好事,但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那就得稍微的整治一下子了。
苏护这样的学子,李倓觉得心思上相对还是能单纯一些的,他们在小的时候多少也都是吃过一些苦的,在工匠工作的环境里不会有什么问题。
再加上高薪的诱惑,李倓觉得足够让这些寒门的学子到了这里之后好好为大唐的水军做一些贡献了。
其实武藤一郎之所以在技术上这么厉害,也并不是因为他在这方面多么有天赋,不过就是他先读了书,之后又开始琢磨造船的事儿,读完了书之后,不管是学识还是思维,跟一般的工匠的确是不一样的,再加上在大唐这么多年对战舰的浸淫,所以才造就了武藤一郎这个打探当今造船第一人。
这些年李倓反正是已经把武藤一郎给分析的明明白白的了,下一步就是要打造大唐自己的额武藤一郎了。
在李倓看来,这第一年,人多了反而容易让这些人都变成学艺不精之辈,五个由许远精心挑选出来的人刚刚好,只要几年之后有三人能成材,也是一个十分大的突破了,李倓心里面想着的是三年之后,这些人几乎是一定会在工部有一席之地的,而那个时候,他们中最大的也就是三十岁,在工部的官吏里面还是大有可为的。
显然,李倓是在从根本上给大唐换血,大唐现如今能简简单单完成的改变李倓都已经早就完成了,剩下的,就不是自己一句话两句话就能够带来效果了,比如这件事。
工部是李倓想要打开缺口的一个地方,这件事跟造战舰,跟攻打西方的敌人联系在一起,显然是一个能够相互促进的过程,而不是打了西方人就不能造这些东西了,不能在朝堂上做出一些改变了。
在李倓看来,六部对于大唐来说作用实在是太过重要了,虽然他并没有更好的办法直接去打破六部的现状和组织架构,但是现在的六部必须得做出一些改变。
除了吏部和礼部可以是由读书人直接一路上来,其他的几个部在李倓看来都是需要一定的历练的。
除了工部之外,户部的人必须得知道百姓们的情况,兵部的人起码得真真正正打过仗,练过兵,刑部的人对于大唐的律法得熟悉,得多多少少判断过一些大案要案,要不然让外行去指挥内行,不光内行人不会满意,最终大唐的百姓们也都是不可能会满意的。
工部,正是看似最难,不过一旦攻破了,其他的几个地方就都会迎刃而解的地方。
还有另外的一个缘由,就是工部在六部之中地位一直都是垫底的,其他五部的人都不乐意到工部去任职,就连刑部都看不起工部,这在李倓看来绝对是一个相当不合理的现象。
而且不光李倓看出来了,就连张巡和许远他们也是承认工部是最没地位的,工部就相当于后世李倓所在的时代的建设部,大到皇帝寝宫的修建,小到县城里官衙的修建,都是由工部来负责。
并且工部还负责研发机器,前世大明时期火器已经到达了一个高度,于是新式火器的制造都是由工部制造。劳动人民最光荣,其实工部本来应该是一个令人尊敬的部门,可是由于当时在古代素来轻视这些手艺人,所以工部的地位也就一起跟着被贬低了。
但是工部尚书是工部制度的核心。对上,作为朝廷大臣,要参与朝政,对皇帝负责对下,作为工部长官,要奉行与工部相关的制命,统领工部四司,全面负责和协调工部事务,令四司职能得以充分发挥。
除此之外,各司还分设有人数级别不等的具体办事人员即吏员,有令史、书令史、计史、亭长、掌固等。若按唐前期的四等官制来分,尚书工部的长官为工部尚书,通判官为工部侍郎,判官为各司郎中和员外郎,主典为各司主事。
这么大的一个部门,管着这么多的人呢,怎么看他也不应该是受人轻视的啊。
这要是再不改一改的话,李倓觉得对于整个大唐科技和兵器上的各种进步都是一个不小的阻碍。
一些没有读书经历的人,要是到了高位上,他们玩权谋也是绝对玩不过哪些朝堂上浸淫了多年的人的,因为他们没有多年的知识作为底蕴啊,这绝对是一个非常残酷的事实。
所以苏护他们这五个人就好像是一个种子,这颗种子要是在五年之后发芽了,李倓自然也会按照这个方式播撒下去更多的种子,可能真正看到效果的时候就连李倓自己都已经四五十岁了,不过这件事李倓是一定会做下去的。
这边一个多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苏护虽然不知道自己到底会跟多少人,都是什么样的人一起到东牟水军的大营中去,但是自己的父母绝对已经有着落了,往后的日子也不用担心了,这些年为了读书,已经年过二十的他也还是孤身一人,连夫人都没有,但是有了这些俸禄,到了河南道他相信自己也是绝对能很快就找到一个夫人,甚至是再找一个小妾,他也是能养活得起的。
想明白了这些,苏护觉得考取功名一时间也不那么香了,毕竟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从九品干到三品官的,大多数人奋斗了一辈子,能干到六七品官职就不错了,自己现在就跟七品官职一样的俸禄了,不过就是不能在长安城罢了,而且许远跟他说的明白,说是工匠,但是他们主要就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