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氏族是根(2/2)
不爱吃啊。”作为一名合格的庄户人家,穆贵树族长可不是甩手掌柜,农活家务自是样样精通。
穆老爷子蓦然想起自己当时听珞枝说道石斛能赚钱时也是如此反应,不由敞怀哈哈大笑。
穆贵树莫名其妙看着自己堂弟。
当下,穆老爷子如此这般把杏林堂掌柜说的一字不差的复述一遍。
族长素知自己这个堂弟品性,耳听他说,那便即就是八九不离十了。
族长穆贵树头嗡的一下,为这天下砸下来的馅饼砸得头晕眼花––这石斛一斤二百文,,这便即就是五斤一两银子,十斤二两银子,百斤二十两银子……
不,不,族长拼命告诉自己冷静,可他依然心头火热得浑身发烫。
他又蠕动着嘴唇算数,林地现在便宜,一个山头,才一两银。而这石斛若是传开了––算计至此,族长赶紧道:“买地,咱们赶紧的买地。”
“我们去找里正延堂哥,”族长强自沉着地道:“这事得跟他透个气。”
族长穆贵树是他爹落户到穆家村几年后出生的,比穆老爷子大四岁。他虽没经过那年离乡背井的逃荒,但少时没少听他爹穆洪讲述当年的绝望苦处––江堤破了,一个县都被淹了,几千户人拖大带小地往高地跑,然后便一直跑到了邻县。
结果,没想到邻县县城关闭城门,四下戒严。城进不去,自带的粮食吃完了,他们就吃野菜,树皮,观音土。后来朝廷的旨意下来了,将他们往江南迁。按人头,给他们竹简,每到一处,方由当地县衙与他们一人三斤柴米。
“最难的时候,连树皮都有人抢。幸而我兄弟多,又齐心,一般人不敢抢,不然,哪里能走到这里早就给人打杀了。”(好像有什么奇怪的东西混进来了。)
每一次,他爹讲古完都以这一句做尾,以便儿子们知道兄弟齐心的道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唯一不变的只有父子兄弟、同族血亲。
后来他爹穆洪做了族长,穆贵树更是多次目睹了村里为了生存,合力与邻村,涝年抢晒,旱年抢水的明争暗斗,宗族观念更是深入心底。
现穆贵和堂弟得了致富的法子,瞒谁也不能瞒着族里––氏族是根,是依靠,是他家兴旺的基石。
两兄弟当下就去了堂哥穆延堂里正家。如族长所想,里正听了后,也是激动得嘴唇颤抖,短茬的胡子都翘了起来。
村里的地有限,而族人却越来越多––想他穆氏一族,五十六年前来落户,全族不过二十八户,五十七个男丁,三十七口人。县里按一男丁十五亩水田,十亩旱田给地,穆氏共得水田八百五十五亩,旱田五百七十亩。
现五十六年过去,穆氏阖族有三百五十六户,五百六十八个男丁,五百一十九口人。而水田,却只得三千五百一十亩,旱田三千二百十二亩。
这多出来的地,除了少部分是买卖,其中,大多数,都是先人们披星戴月,开荒而得。
可如今,村里荒地已开垦已近枯竭,而族人却还在飞速增长––眼见下一代又到了婚嫁的年龄。
若再没得一个进项,里正每尝急得半宿不能合眼:可叫这些孩子怎么活?
现在,好了,里正高兴地想,有了这石斛,石斛可以种在林地。村里林地不少,族里的孩子,有活路了。
“好,好”里正捧着堂弟穆贵和带过来的石斛,端看良久,方小心翼翼的放了回去。
“贵和,”里正高兴地说:“你,还有珞枝,是我们穆氏一族的大功臣。”
“有了这个,咱们穆氏一族的孩子有希望了!”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