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484(1/2)
火车站的长椅上,薛德珠坐在靠窗的一个位置。
他手里不停的忙碌着,在捏着泥人。
他的举动,吸此了一个十多岁孩子的注意。
“爷爷,你也会捏泥人吗?”
“小朋友,听你的口气,你也会?”
薛德珠头也没有抬的反问着。
小男孩高高的昴起头,充满骄傲的说:
“当然,我是回山泥人王的第五代孩子,听爸爸说,我还是他唯一的传人。”
薛德珠抬起头,激动的神情吓了孩子一跳。
“爷爷,我说错了吗?”
“你再说一遍,我听听。”
接下来,男孩子边说,还边接过了薛德珠手里的泥,三下五除地的捏个哪吒的造型。
“看来我真的到了回山了!带我去见你的家人吧。”
“要想见我家人,先得看看你的本事,这样吧,给个捏个坏人,怎么样?”
薛德珠想了想,便动起手来。
只见他十分专注的捏着,捏着。
其间,小男孩走开去了一段时间,他都没有留意到。
当小男孩领着一位高个子的男人来到薛德珠面前时,他手里的那块泥已经成了一个非常传神的11厘米高人小人了。
这个泥人,头不过蚕豆大小,却是有个性而令人可憎的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好奇的前来观看的人们面前。
只见薛德珠手里的这个泥人,也就是男孩子让他捏的一位流氓恶棍。
泥人双手背在身后,蛮横地腆着肚皮,一副霸悍相。
而泥人的面部表情犹为出彩:
如同一头狰狞的怪兽,随时随地都可能向人施发狂暴。
青筋露起的脖颈,满面杀气的面孔,眉目上挑,嘴角下撇......
薛德珠把一个地痞恶霸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周围人一片拍手叫好。
小男孩的父亲拉着薛德珠的手聊了很久,发现这位老人他什么都忘记了,可是没有忘记泥人。他的脑子里就余下泥人了。
“老爷子,看来您是走丢了!”
眼前这个男人的衣襟上,全是捏泥人的战果:泥巴。
薛德珠看了,高兴的笑了:
“你就是这孩子的父亲吧,也就是泥人王的第四代传人了?”
“算是吧,都是大家捧的。”
薛德珠坚定的说:
“我没有丢,我找的就是你们!”
于是薛德珠跟着“泥人王”来到了这个村庄。
在这里,就是泥人的天下。
薛德珠见了到处都是和泥人相关的事物,高兴的手舞足蹈。
一路上,男孩子父子两人领着薛德珠一路介绍起来。
男孩子父亲叫王根生,男孩叫王强。
而这个村落,叫王家村,捏泥人,是祖传下来这样的一个习惯。
每到农闲季节,几乎家家户户,无论男女老幼,都在院子里制作泥人。
大家推算起来,也谈不上是从什么时候开妈的了。
反正,老人一代又一代的传给他们说,自古有“家家善塑,户户会彩“的说法。
每当到了逢年过节的时候,那泥人就更加派上大用场了。
无论是在庙会还是在各种集市上,都在泥人的影子。
村民们利用自已家为泥人专门制的一个个托盘。
而这盘子里都是放着自己作的泥人,他们走街坊串巷子,到处叫卖。
而这份收入,也是这个村落里,每一户农家的一份基本收入。
不说远的,就说在清代,回山王家村这里,就有以王姓为代表的专业作坊。
听说还出了一位远近闻明的彩塑大师。
这位大师级制作的泥孩儿竟然进献到了宫里,听说,还得到过皇帝的赞赏。
等到了清朝的同治及光绪年间,王家村回山附近,更是出现了大量以戏剧为题材的戏文泥人等。
王根生的祖上“泥人王”就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
而这个时期,也是王家村回山泥人在历史上最昌盛的时期。
听说,这个时期,村里泥人的作坊,还有泥人的店铺,多达四十多家。
还培养出了很有专业水准的匠师,多达三十多人。
据说,当时的皇上大寿时,地方官曾把一套王家村人捏的大型手捏戏文泥人供奉到了内廷。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全国各地都知道,王家要这里的泥人曾经成为过贡品!
薛德珠听到了这里,竖起大拇指,由衷的赞叹道:
“我早就听说过你们王家村的泥人技高一等,看来果然是名不虚传,我来值了。”
王根生忙摆手说:
“您老的这个泥人风格,正是我们想追求的一个品质。”
说话间,他们来到王根生了的家,薛德珠顾不上王根生家人的热情招待,从一桌子的吃食中,只捡个包子,抬起硬朗的脚步,率先往门外走,说:
“领我到你的泥人作坊去。”
一屋子的人听了,全到笑了:
“这才是个泥人迷呀!”
在王根生的泥人作坊里,薛德珠发现回山的泥人,制作起泥人来,会分成粗货和细货。
粗货也就是玩具类的,这是用用模具翻制而成,可以形成大批量生产。
而所谓的细货,才是用手捏制而成,也就是薛德珠自己经常制作的这种,可以样貌精细。
也可以形成多种人物形象,甚至可以做为题材,比如戏曲人物,或都在乡村,人们祈福避邪的春牛、老虎、大阿福、寿星等。
薛德珠用手仔细把玩着作坊里的一件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