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平原》

新笔趣阁(biqugelu.com)

首页 >> 平原 () >> 第十四章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biqugelu.com/193125/

第十四章(3/7)

不出口哇。哪一个体面的人家会为了马桶吵架的呢?没法说。伤心得哭了三四回。第二件就是手电筒了。深更半夜的,睡得好好的,他突然坐起来了,摁下手电,在家里到处照。你说这个家里有什么?还有一件就是老鱼叉的自言自语了,很少,却要重复。可没有人听得清他到底在说什么。

老鱼叉的心思深了。他知道,王二虎回来了。他的鬼魂回来了。都三十年了,他还是回来了。老鱼叉当然不想和王二虎见面,但王二虎硬要钻到老鱼叉的梦里来,这可就没有办法了。梦你是挡不住的,谁也挡不住。

“三十年了,该还我了吧?”

“房子,还有脑袋。”

问题很明确了,很简单,就是“还”或是“不还”。这个问题把老鱼叉难住了。在“还”和“不还”之间,老鱼叉伤神了。日复一日,月复一月,伤神了。开始当然是“不还”。还什么?笑话嘛。但不还有不还的麻烦。天总是要黑的,天黑了总是要睡觉的,睡觉了总是要做梦的。一想起做梦,老鱼叉的气短了。那等于是为王二虎修路了。老鱼叉只要是一做梦,一睡觉,王二虎就从老鱼叉修好的这条道路上回来,盯着老鱼叉,盯着他要,要他“还”。这太折磨人了,比死了还难受。老鱼叉改主意了,决定“还”。老鱼叉相信,只要“还”了,他就踏实了,就算他王二虎大白天坐在老鱼叉家的门槛上,老鱼叉也不用心惊肉跳的了。可是,怎么“还”呢?拿什么去“还”呢?“还”到哪里去呢?这些都是问题。老鱼叉揪心了。一筹莫展。从来没有人教导过他怎样去做这样的事。

老鱼叉只能拖,拖一天是一天。但王二虎在逼。他一次又一次来到老鱼叉的梦中,步步紧逼。这个人也真是,不让人喘气了。事实上,是老鱼叉自己不让自己喘气了。自打老鱼叉把王二虎“告了”的那一天算起,也就是说,自打王二虎被“咔嚓”的那一天算起,再换句话说,自打老鱼叉住上这三间大瓦房子的那一天算起,老鱼叉的心里其实就没有消停过。他的心一直被一样东西“拎”着,是悬空的,是不着地的,还晃荡。但老鱼叉有老鱼叉的办法,他积极。他拼了命地卖力气。他下手重。他一直并且永远站在最坚固的那一边。他时时刻刻告诫王二虎,我不怕你。我们人多,最关键的是,我们势众。但王二虎这个人狡猾了,当你人多势众的时候,他就躲起来,稍不留神,稍稍一个不留神,他就从阴暗的角落里冒出来了,忽然地,鬼鬼祟祟地,招惹老鱼叉那么一下子。一招惹完了就跑,躲到一个永远也说不出地名的地方,然后,又冒出来了。他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神出鬼没了。王二虎死了,早就死了。可王二虎就是不死,一直不死,永远活在老鱼叉的心中。老鱼叉骨子里怕,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一九七六年四月九号,老鱼叉到底绷不住了。他上吊了。就在大瓦房的堂屋里,他把麻绳拴在了屋梁上,打了一个活扣,把脖子套了进去。事先没有任何的征兆。其实老鱼叉是深思熟虑了。他决定“还”。他决定用上吊这个办法“还”。这一“还”就干净了,主要是地点好。老鱼叉其实是一个机敏的人,很懂得揣摩人的心思。他把上吊的时间选择在上午,是有眼光的。那个时候谁能想得到家里头有人上吊呢?等家里的人上工了,只要一袋烟的工夫,老鱼叉就可以把他三十年的债务一笔还清了。冤有头,债有主,他顶了上去,还能给他的子孙们赚回来三间大瓦房呢。划算的,值得。人算不如天算哪,谁也没料到老鱼叉的长孙过来了。小家伙从门缝里看见了悬空的爷爷,立即来到巷口,奶声奶气地尖叫。老鱼叉没有死成,却对一件事情上了瘾,爱上了上吊。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巧,第二次还是被这个小孙子发现的,老鱼叉又得救了。老鱼叉张开了他的大巴掌,抚摸着孙子的小脸蛋,笑了,说了这样的一句话:

“就是不让爷爷去还债,好孩子。像我们王家的人。”

连着上了几次吊,老鱼叉没死成,心思却又活了。他原本是铁定了要死的心的,孙子不让他死,其实就是老天爷不让他死了。几次没死成,老鱼叉改主意了,他不想死,不想还了!他要和王二虎再较量一把。他要把王二虎的鬼魂从家里头挖出来,是的,挖出来。你不是经常到我的梦里来么,那就说明你离这个家不远了。是在地底下还是在墙缝里?是在树根旁还是在井水中?得挖。等把你挖出来了,王二虎,这一回对你不客气了。不用铡刀铡你,我让你碎尸万段,再用火把你烧了,烧成灰,烧成烟。我看你还来不来!

庄稼人从来不把立秋说成“立秋”,而说成“咬秋”。为什么呢?因为夏天的暑气太重,到了立秋的光景,一定要给身子骨败败火,它们便在立秋的时分抓起一只瓜来,咬一口。这一口下去就是个标志,秋天准时正点,于北京时间几点几分,来到了。事实上,这样的仪式太一厢情愿了,在不少的年份,秋是被“咬”过了,却还是热。庄稼人就把这样热的秋天叫做“秋呆子”。连老天爷的脸色你都不会看,你说你呆不呆?另外还有一路情况,夏天的雨水多,被雨水浇凉了,一到了秋天,天上下火了。庄稼人就把这样的秋天说成“秋老虎”。反攻倒算的老虎尾巴有多厉害,不用说它了。

一九七六年的秋天正是秋老虎

状态提示: 第十四章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